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妇科疾病 > 妇科症状 > 痛经 > 正文

痛经吃什么药啊?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10-1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治疗痛经验方
1、玄灵止痛汤:玄胡、醋炒五灵脂、白芍各10-30克,当归、川芎、甘草各10-20克,为主方。气滞血瘀型加柴胡、香附、桃仁各6-15克;寒凝血瘀型主方加艾叶、吴茱萸各10-15克;血热挟瘀型主方加丹皮、炒栀子、黄芩各10-20克;气血虚挟滞型主方加黄芪、党参、熟地各10-20克。本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4次服。每次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至经净痛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加位少腹逐瘀汤:当归10克川芎6克赤勺10克延胡索10克炙没药6克炒蒲黄10克灵脂10克小茴香3克干姜3克肉桂3克益母草30克泽兰10克。本方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去瘀,温经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本方水煎内服,忌食生冷。
3、甘橘调经饮:干松10克蚕砂10克荔枝核12克山楂6克清橘叶6克此方主要功效:行气、舒肝,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本方宜水煎服,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5-7天。
4、归芍棱乌萸草汤:当归12克白芍30克醋炒三棱、炙甘草各6克乌药、山茱萸各9克。阴虚血滞去乌药,加生地、丹皮、沙参;阳虚寒凝加肉桂、巴戟天、红花;肝肾亏损加狗脊、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便溏加茯苓、炒白术;呕吐畏寒肢冷加吴茱萸、生姜;口苦心烦加竹茹、栀子。于经前3日开始,每日一次水煎服,用至经净;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痛经及简易治疗法
女性月经来潮时或多或少总会感到有些不舒服,像腹胀、腰酸等等,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如果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发生下腹部较严重的疼痛、腰酸,同时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时称为痛经。

如何解除痛经呢?

1)要消除精神紧张,正确认识、了解月经是女性正常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时,不要焦虑,要注意经期卫生,并要劳逸适度,既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又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如弯腰、转身、散步等,不妨坚持夫天做体操,有意识改变睡眠姿势,或在月经来潮3天内每天胸膝卧位20分钟,以上都可促使经血畅通,减轻痛经。
2)药物治疗。若下腹部顿痛,可服用解热止痛片;若为持续性绞痛(因子宫
痉挛性收缩所致),需口服1片阿托品或1片普鲁本辛等解痉止痛剂,也可应用中药温
经散寒,内服、外敷结合,不妨选以下几种药方试一试。
外敷法:
青盐500克炒热,用布包好,放置小腹部。
食盐500克,生姜120克切碎,葱头5个捣烂,共炒热布包置于小腹部。
内服法:
若月经期下腹部疼痛,喜热、喜按,得热痛减,手足不温者,可择其一方治疗:
   白胡椒粉3克、红糖2克,开水冲服。
   肉桂粉3克、红糖20克,开水冲服。
  若月经期下腹部疼痛,经量少而色暗,伴有血块者,可择下方之一用之:
   红花6克、红糖20克,水煎服
治疗痛经,首先要查明原因。患原发性痛经的不要过于紧张,解除思想上的恐惧和忧虑是十分有益的,注意经期卫生,适当的活动,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盆腔充血,经期不喝凉水,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对减少痛经也有帮助。
 
  痛得历害时,把热水袋放在小腹部,可以促进血液的运行,减轻疼痛,还可以吃些止痛药如去痛片、阿托品、颠茄、中药宁坤丸、玉液金丹,可以经常服 用,调经片从月经前一段时间起1天3次,每次3片,饭前服直到月经来后不痛为止,效果也很显著。
 
  若用益母草31克、生姜16克加红糖63克,或用香附9克 、生艾叶9克、红糖63克水煎服,既简便,效果也很好,应用艾条点燃后炙小腹中央,1次10分钟左右,也能止痛。如果经过上述方法治疗仍不好转的,应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由医生选择治疗措施,如患有继发性痛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当原发病治愈后,痛经也就随之消失了。

下一篇:如何缓解痛经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