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妇科疾病 > 乳房疾病 > 乳腺增生 > 正文

乳房病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10-1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乳房病⒊黄体酮治疗:黄体酮有直接拮抗雌激素作用。用法:口服5~10mg/d,在每月末的5~10天应用,因副作用较大,目前很少用。

2、视诊:裸露上半身,站立或端坐于镜前,面对镜子首先进行观察。需观察乳房的大小是否改变,外形轮廓是否自然如常,皮肤是否有红肿,溃破、凹陷、皱褶、橘皮样改变等,乳头是否抬高、回缩,凹陷,有无异常分泌物自乳头溢出;特别是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等,另外,更换内衣时,内衣上面有无污渍。一般来讲:如果新出现了两侧乳房外观的明显不对称现象,应引起高度地重视。


乳房病⒌手术:对于乳腺增生症来说,局部手术切除不能达到根治目的,手术切除在于排除乳房恶性病变,对于肿块较硬,难以与乳腺癌鉴别时可行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


是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同等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以乳房内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原来的第七位上升为第一位,而发病年龄程年轻化。90年代以前发病高峰年龄为45-60岁,90年代后发病高峰年龄扩展为35-70岁,由此可见,我国妇女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乳腺癌的演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癌前期病变,早期乳房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约1/3伴有乳房疼痛或乳涨不适,胜质多为钝同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长程间歇性且仅局限于肿块处。疼痛不随月经中期而变化至晚期肿块增大,侵犯神经时疼痛较明显。可向背肩部放射,乳腺癌的发生于多种因素有关。
如何治疗乳腺增生症?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未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轻度增生病,年龄较小的病人,尤其是未婚青年可以不加治疗,仅需定期检查。对于症状明显者,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

乳头和乳晕外观改变
乳房病⒋雄激素治疗:因本病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故利用雄激素进行对抗,常用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每日3次。因乳腺增生症为慢性疾病,长期应用雄激素副作用很大,如出现声音变粗,生长胡须,喉结变大等男性征象,故雄激素亦非治疗本病的理想药物。
什么是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乳腺囊性增生?
乳房病⒍中医药治疗:中医中药是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最佳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症状,消除肿块,整体调节的功能。此外,中药止痛效果好,有效率高,而且副作用小,很受患者欢迎。因此,中药目前为治疗乳腺增生症的首选药。




乳腺囊性增生,乳腺腺病,乳腺纤维瘤,大龄女性,未婚未育者或生育未哺乳,哺乳期短者,初产年龄大于30岁,月经初期年龄早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0岁者,反复流产导致乳腺增生者,家族中有乳腺癌的亲属,喜食动物脂肪,蛋白食物,肥胖者,哺乳期曾患过乳腺炎,乳房受过外伤,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电脑,放射科医生,放疗科医生、护士,长期接触农药、染色剂等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等。此外,长期精神抑郁,易怒心理负担过重者易患此病。


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各有什么有缺点?

乳痛症多见于性功能旺盛期女性,主要是卵巢内分泌失调时,雌激素分泌过多而保护乳腺的孕酮减少,雌激素反复刺激乳腺小叶,致其过度增生变硬呈结节状,本病以乳腺疼痛为主要症状,一般是在月经来潮前加重,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大多数疼痛位于乳腺外上侧,也可呈双乳腺弥漫性胀痛。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囊肿,一般是乳腺小叶增生迁延不愈加重的结果。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病是一种癌前病变,少部分会有乳头溢液,一般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疼痛不如乳痛症明显,囊性增生合并乳头溢液者癌变率极高。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