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病原体,如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经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盆腔而引起。常见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如不及时控制,
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中医学称本病为“妇人腹痛”、“热人血室”、“产后发热”、“带下病”、“瘫瘕”等。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发热,下腹疼痛拒按,白带量多,呈脓性。可伴乏力,腰痛,月经失调。病情严重者为可见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如有腹膜炎则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脓肿形成,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位于后
方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肛门坠胀、腹泻和排便困难等。出现脓毒血症时,常伴有其他部位脓肿病灶。
[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
2.体征:呈急性病容,3.体温》30℃,4.心率快,5.腹胀,6.下腹部有肌紧张,7.压痛及反跳痛。
3.妇科检查:阴道、宫颈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压痛,活动受限,输卵管炎时可触及到子宫一侧或两侧索条状增粗,压痛明显。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宫骶韧带增粗,触痛明显。盆腔脓肿形成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囊性肿物,压痛。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胸,10x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5.B超检查:示盆腔内有渗出或炎性包块。
根据以上五点即可诊断为盆腔炎,如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即可进一步确诊。有条件的医院,可作血、宫颈分泌物培养或脓液培养,查明病原体,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6.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腹痛点为右下腹痛,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无异常。
(2)输卵管妊娠破裂: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腹痛特点为下腹一侧突然撕裂样剧痛,体温正常,伴不规则阴道出血,甚则出现失血性休克。
(3)卵巢囊肿蒂扭转:有卵巢肿瘤病史,常因体位改变致一侧下腹突然疼痛,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可触及肿块,光滑,活动度好。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抗生素治疗:青霉素640万u或先锋霉素Ⅳ4.Og加甲硝唑1.Og静滴,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1.2g静滴。或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起效较快。
(2)手术治疗:凡有脓肿形成,药物治疗无效,或怀疑有脓肿破裂,均应手术治疗,切除病灶。
2.中医药治疗
(1)湿热淤结:身热不甚,下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口干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淤止痛。
方药:金银花、连翘、红藤、败酱草、赤芍、丹皮各15克,薏苡仁12克,元胡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金鸡冲剂。
(2)热毒炽盛:高热寒战,小腹灼热疼痛拒按,带下浓稠臭秽,色黄或黄赤,口干心烦,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淤止痛。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公英、连翘、红蘑、地丁、赤芍、丹皮各15克,桃仁、元胡各10克,生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