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两个来源,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和来自外界的病原体如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等。
女性生殖道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是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增强了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除外阴、阴道、宫颈的自然防御功能外,孕龄妇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官腔感染的有利条件。此外,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盆腔炎。盆腔炎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经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影响妇女盆腔脏器健康、生活及工作,也会造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由于医疗条件及水平的提高,妇女盆腔脏器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盆腔脏器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盆腔炎及久治不愈的慢性盆腔炎,临床已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