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药坐浴或灌注,有慢性宫颈炎或慢性盆腔炎,可酌情应用中药液坐浴或阴道灌洗、塞药。如洁尔阴液、肤阴洁液、夜夜安液等。
(3)中药袋外敷,中药袋热敷,自制中药带贴带于下腹部。
(2)中药液保留灌肠,中药消毒液(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子等)100ml,加1%普鲁卡因5ml,加温 40士1℃保留灌肠,1-2次/d。7-10d一疗程。月经期停用。
(1)口服中药,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各地中成药较多加妇康片、健妇片、妇炎康等。
3.中医法 治则多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
2.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较多,如超短波透热疗法,药物离子导入法等。
1.抗炎治疗(1)维生素与肾上肾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应用强的松,改善局部血循环,促使纤维组织软化吸收,利于抗生素渗透杀灭致病微生物。方法强的松10mg,3/d,共7-10d口服,之后减为2/d,共7-10d,再后1/d,7-10d;在开始半月内适当应用抗生素以防炎症扩散,每疗程约28-30(d)。对结核性输卵管炎以全身抗结核治疗为主(2)药物宫腔灌注法:对输卵管堵塞不孕者,灌注药物促进炎症吸收,对轻度粘连可起到液压分离作用。药液配制方:庆大霉素8万U、透明质酸酶1500U或а-糜蛋白酶1万U、地塞米松5-10mg、加生理盐水至10ml混匀后备用。用双腔通液管缓慢注入宫腔,停留5-30min再取导管,卧床休息1-2h。
【治疗】 对慢性输卵管炎以中西医结合、配合手术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主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陈旧性宫外孕、卵巢囊肿相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初步诊断,必要时应用后穹窿凹陷镜检查,并取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3.影像学检查 多以B超图像检查,亦可酌情作CT扫描或MRI成像。图像可显示输卵管增粗。附件包块,输卵管积液改变。
2.体征 慢性静止性输卵管炎,多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下腹或附件区有压痛,可有宫颈炎,粘性分泌物多,子宫体常呈后倾粘连固定,轻度压痛,附件区可能触到界限不清不活动的包块,形状不规整有压痛。
1.症状 可无明显不适,而以原发或继发不孕症就诊。部分患者有下腹隐痛、腰骶部坠胀痛,月经期、性交后或劳累时加重;平日带下增多,月经量较多、经期延长、痛经等。可有盆腔炎及子宫颈炎等病史。
【临床表现】
5.结核性输卵管炎 结核菌所致输卵管炎常呈肉芽肿样,输卵管可见到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改变如溃疡、干酪型、粟粒结节型、峡部结节型、单纯肥大型炎性改变,可查找到结核杆菌或病理检查找到结核结节特有改变。可有全身结核病的表现。
4.输卵管积水 病机不太清楚,可能由于慢性感染致伞部粘堵,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液及炎性渗出液积聚于壶腹部。峡部壁厚腔狭细,若再有粘连堵塞,则管中积液难排,不易吸收形成胆囊形积液。与邻近组织无粘连或轻度粘连。
3.输卵管积脓 可能是急性炎症遗留的后果,亦可能是慢性化脓感染伞部粘连闭锁所致。表现为管壁增厚、管体明显增粗,管腔内含有粘稠的脓液,内膜苍白粘膜皱襞减少或消失。可同时合并卵巢脓肿粘连及与阔韧带及子宫后壁粘连。
2.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 特点为峡部结节性增粗变硬韧,肌层肥厚输卵管内膜腺上皮呈岛状侵入肌层中,是慢性炎症的一种改变;亦有人认为是输卵管内膜异位症,对病机尚存争议。病变致峡部阻塞不孕。
慢性输卵管炎常伴有卵巢炎,故临床称为附件炎。因病变部位、慢性输卵管炎程度不同常见如下几种类型:1.慢性间质性输卵管炎(单纯肥大型) 由于长期炎症,输卵管壁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使管壁增厚变硬,管体增粗,管腔堵塞不通。输卵管迂曲常与卵巢炎性粘连于阔韧带后叶,难以分离。
【病理】
2.急性输卵管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转为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