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扎术手术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延长了孕周,提高了新生儿成活率,有效率高,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3.3 子宫颈环扎术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加强宫颈管的张力,阻止子宫下段的延伸及宫颈口的扩张, 协助宫颈内口承担妊娠后期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的重力,同时术后行保胎治疗可降低子宫肌纤维张力及子宫下段负荷,维持妊娠。
3.2 影 响:宫颈环扎术成功的因素分析表明,宫颈环扎术成功与否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手术一般主张在妊娠14~16周行宫颈环扎术。<12孕周手术易导致流产。应在出现宫颈消失和颈管扩张之前进行,若宫颈管消失,宫颈口开大,羊膜囊明显突出时,手术困难,宫颈组织薄弱,缝扎组织少且残留宫颈短,手术效果差。另外缝合时一定要保证宫口能容一指,防止宫颈坏死。②术后子宫收缩强度及对宫缩抑制剂敏感度。本文有1例术后应用保胎药物及宫缩抑制剂3d,仍不能抑制宫缩,发生胎膜早破导致流产。当然,宫口的扩张不单是宫颈机能不全所致,如果有难以抑制的宫缩,环扎也不能延长孕周。但环扎术为促胎肺成熟等治疗赢得了时间。③术后并发感染。据统计,行选择性宫颈环扎术并发感染率为1%,宫颈扩张后施术则感染增加为30%。
3.1 孕中期习惯性流产与子宫异常有关,据有关资料统计,因子宫异常引起者占有确定原因的28.2%,其中宫颈因素占12.8%。宫颈机能不全是宫颈因素中常见的一种,是引起孕中期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既往有分娩产伤史、宫颈严重裂伤、多次扩张宫颈行人工流产术、宫颈锥切术和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等,均可引起宫颈机能不全,无痛性孕中期习惯性流产高度提示宫颈松弛。
3 讨 论
2.2 随访:术后每2周到门诊定期产前检查,直至分娩。密切注意腹痛、阴道流血、流液等情况。无异常情况者宜在待分娩前或孕37周左右拆除缝线,2例宫口开大重行宫颈环扎术,新生儿成活。
2.1 孕14~16周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的18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14例,早产2例,新生儿均成活,流产2例,胎儿成活16例,见表1。表1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略)
2 结 果
1.5 术后的监测和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保留尿管24 h,观察有无流产或分娩征兆,常规预防性应用黄体酮保胎或宫缩抑制剂,并应用抗生素3 d,必要时可延长时间,一旦发现感染,立即拆除缝线;术后禁止性生活及负重。
1.4 手术方法:宫颈环扎术。行腰麻或骶管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抬高臀部,常规消毒宫颈、阴道,用阴道拉钩充分暴露宫颈,用大圆针2号丝线(2根4股),在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处(时钟10点) 进针,至少应进入2/3以上肌层深度,但不能穿透粘膜,逆时针环绕宫颈,间断均匀缝合4针(时钟10点至8点、7点至5点、4点至2点、1点至11点),避开宫颈3点、9点血管丰富处。在子宫颈右前方(时钟10点至11点)打结,线端留4 cm,便于拆线。对羊膜囊已突入宫颈管者,缝合时不要穿透颈管粘膜,可取臀高头低位,打结时食指深入宫颈管内,轻轻回纳羊膜囊。环扎后的宫颈口能容一指尖,残留宫颈1 ~3 cm。
1.3 术前准备: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 B超检查排除胎儿畸形,了解宫颈管长度、宫颈内口宽度及胎囊楔行嵌入情况,入院后采取臀高位卧床休息,B超提示胎囊突入宫颈管的要严格执行臀高位,并给硫酸镁静脉点滴抑制宫缩,并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1.2 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多次中期妊娠自然流产史;②流产时常无先兆症状,既往无子宫收缩痛而颈管消失,羊膜囊突出;③非孕期时,可将8号宫颈扩张器无阻力地置入宫颈内直至宫腔;④非孕期时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证实子宫峡部漏斗区呈管状扩大;)B超测量妊娠子宫颈内口宽度>1 .5cm。具备上述诊断标准第I条,并符合其它4条中任何1条即可确诊。
1.1 一般资料: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收集我科确诊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30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为28岁;中期自然流产数<3次5例,晚期自然流产>3次11例; 30例中,就诊孕周为14~22周,平均为17周,于本次妊娠均临床确诊。宫颈缩短≤2.0 cm的14例,宫口开大2 cm ,胎囊已突出宫颈管3例, B超检查均未发现单、双角子宫、中隔子宫、鞍状子宫等及子宫畸形、胎儿、胎盘异常和严重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