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角药”配伍是以三味药物为组合单位的一种药物配伍方法。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以及药物自身性味功用限制,单味药或两味药有时不能适用临证需要,以三味药组成的角药配伍是一种更为复杂的配伍形式,姜良铎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解表药物组成角药,常取得良好疗效。
姜良铎教授师承于全国着名老中医董建华、郭谦亨、张学文三位老先生,他继承导师的临床用药经验,结合自己的用药体会,思路独特,用药轻灵,配伍巧妙,善用角药。姜老师指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三味药的配伍,呈三足鼎立之势,互为辅助,符合临床实际”。现将姜良铎教授临床应用解表角药经验叙述如下。
紫苏叶、荆芥、防风
紫苏叶辛温能散寒邪,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解肌发表。气香上行善通鼻窍而清头目,其解郁行滞而不破气,温胃醒脾而不燥热,善疗胸脘胀满,呕恶纳差之证。
荆芥清香轻扬,药性平和。其辛散而疏风,宣肺邪以达皮毛;微温而不燥,开毛窍以发汗解表。
防风性浮升散,善行全身,长于祛风解表,又能散湿,为治外风之通用之品,还有祛风止痒之功,祛风解痉之效。
紫苏叶、荆芥、防风均属辛温解表之品。紫苏叶味辛入肺,色紫入血,外散皮毛,内舒胸膈,解郁利气;荆芥轻扬走肌表,温而不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长于发散上焦风寒,又入血分,可发散血分郁热;防风性善升浮走表,性温而润,为治风祛湿之要药。三药相须为用,共凑祛风解表、透疹止痒之效。
常用量:紫苏叶6克~12克、荆芥6克~10克,防风5克~10克。
用药心得:此角药辛温发散,为风寒感冒首选之药。若患者无汗紫苏叶用量为12克;风寒挟湿紫苏叶用量改为6克,防风亦改为6克。
薄荷、蝉蜕、连翘
薄荷味辛宣散,清凉散热,其性透泄,可疏散风热,解表透疹。其性上行,功善清利头目,通窍止痛,兼入肝经,能助肝之疏泄条达,疏肝解郁。
蝉蜕甘寒清热,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脏风热,宣肺疗音哑,宣散透发风热毒邪,透疹止痒,有明目退翳之功,又可凉肝熄风而止痉。
连翘轻清上浮,透表达里,性寒善清心火,解散上焦之热,可宣畅气血,拔毒外达。
三药伍用,薄荷轻清芳香,辛凉行散,能表散风热,清利头目,清热解毒,透疹止疼;蝉蜕味甘性寒,疏风清热,透发瘾疹,且轻清升散,善透温邪疫毒;连翘升浮宣散,透表以祛风热毒邪,达里而清上焦毒热,使湿热毒邪外达肌表。
常用量:薄荷3克~6克、蝉蜕3克~6克、连翘15克~30克。
用药心得:此角药临床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有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者可加大连翘用量为30克;用于麻疹、痘疹初发,如透发不畅者薄荷用量为4克,蝉蜕为3克,连翘15克,取其轻清宣透,清热解毒之法。
藿香、佩兰、苏叶
藿香辛能解表散邪,芳香宽中,醒脾清肺,其发表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香窜而不耗气,能和中止呕,解郁行滞,理气止痛。
佩兰辛平发散,药力平和,疏散表邪而解暑,芬芳清香,善化湿邪,能化湿醒脾而和中。
紫苏叶功用同上。
三药均味辛,芳香化湿,藿香、紫苏能解表散寒,理气和中,藿香香燥之性较强,长于解表化湿止呕;紫苏则偏于辛散,发汗散寒的功效较强,擅治风寒表证,理气安胎止呕。佩兰性平,发表之力不如藿香、紫苏,但长于化湿悦脾,理气开胃。三药相须为用,共奏散寒解表,化湿解暑之功。
常用量:藿香6克~10克,佩兰6克~10克,紫苏10克~12克。
用药心得:此角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发热恶寒,呕吐泄泻或夏令伤暑,湿浊中阻所致的胸闷、腹满、呕恶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