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标志性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方剂学科将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自身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带动临床中药学等学科的发展。学科将拥有合理、稳定的人才梯队和先进装备的方剂专业实验室和研究室,具有参与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和解决中医药行业重要科技问题的实力。围绕方剂配伍和效用原理等重大问题,学科将争取到更多的高级别项目的资金支持,并有可能在中医方剂药味、组分不同层次配伍与效用相关性、复方-生物效应模式的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拟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论文40~50篇;完成1~2个国家中药二类复方新药的基础研究;初步摸索出有别于目前植化思路、可供我国中药新药研制借鉴的复方二类新药创新模式;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5项;主编新世纪高质量的本科、研究生用的方剂学教材和出版学术专著6~8部;建设的"方剂信息资源库"将大大地提高中医处方法的系统理论化程度;完善本科-硕士-博士生-博士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批能够在学科前沿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十五"期间拟每年培养博士4~6名,硕士8~10名,接纳1~2名博士后入站工作;通过多学科资源配置和人才引入机制,调整学科人员构成中的学缘、学历、年龄、职称比例,学科将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形成人才梯队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人员数分别达到50%和70%,国家重点项目领衔人1~2名,担任国家二级学会副主委以上的人员2名,行业领域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3-4名、学术骨干6~8名。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