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九]
火硝500克,皂矾30克,黄丹60克,雄黄9克,朱砂3克,冰片适量。先将黄丹、雄黄、朱砂共研细末,另取火硝、皂矾置坩锅内烈火炼成药液,将药末加入药液中搅拌均匀,立即倾于干净平板上,冷却后凝结成晶块,研成细粉,备用。同时,每2克药粉加冰片1克,研细混匀,每次取适量,置于癌块上,隔日换药。
本方源于《常见癌症的中医治疗》。功能解毒燥湿敛疮,适用于皮肤癌。
[方十]
血竭、紫草根各30克,水蛭、山甲、地鳖虫各15克,松香120--150克,麝香、蓖麻子各适量。先将紫草根用麻油炸成紫草油,再将水蛭炒炭及山甲炒焦后,共研细末。血竭、地鳖虫、松香亦研成细粉,加入蓖麻子(或用蓖麻油代替)同放锅加热熔化,趁热摊涂于牛皮纸或布面上,外用,贴敷于癌肿创面。每周换药2次,麝香可撒于膏药上使用。
本方为河南鹿邑县人民卫生防治验方,功能破血逐瘀,解毒消肿,适用于皮肤癌。
[方十一]
三氧化二砷、穿山甲、黄芩素各1克,活性炭3--6克。先将穿山甲研碎成粗粉和三氧化二砷同置枇锅内煅烧,至冒白烟后离火放冷,研末,加入黄芩素及活性炭细粉,混合均匀,用经灭菌的麻油调成糊剂,用药前可先涂搽1—2天一般消炎药膏,待癌肿皮肤表面洁净无痂后,再涂搽本晶,注意勿触及周围健康皮肤。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抗癌解毒,适用于皮肤癌。
[方十二]
火硝500克,皂矾、朱砂各30克,黄丹60克,雄黄90克,冰片适量。将火硝、皂矾放人锅内烈火烧成液体,再将黄丹、雄黄、朱砂均研成细末放入此液中,不断搅拌均匀,然后立即将溶液倒于干净地面上,冷却凝结成晶块,碾成粉末备用。用时每60克末加冰片30克混合研极细即成。用时将化癌散直接撒布于瘤体表面,每天换药1次。
本方源于《湖北卫生》1976.3期,功能燥湿祛痰,清热解毒,适用于皮肤癌。
[方十三]
密陀僧、炉甘石各60克,上梅片15克,猪板油25克。将药共研细末,与猪板油25克捣匀捶成软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本方源于《常见痛症中医治疗》,功能解毒,燥湿敛疮,适用于皮肤癌。
[方十四]
花石草、铁杆蒿叶各250克,白英、千里光各500克,泡桐树根(中层皮)1500克,桑树根皮(中层皮)750克,生桐油90毫升,猪油500克,红粉12克,雄黄30克,熟香油120毫升,青粉9克,铜黄15克,全蝎3条,蜈蚣1条。先将石花草、白英、千里光、铁杆蒿叶、泡桐根皮加水煎煮4--5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成糖浆状,加入桐油后再煎1小时,加猪油又煎片刻,放冷,递次加入红粉、雄黄、青粉、铜黄、香油、全蝎粉、娱蚣粉,调和均匀,外用,涂敷于癌肿创面,隔日换药1次。
本方源于武汉医学院,功能敛疮生肌清热解毒,适用于皮肤癌。
[方十五]
丹参、白鲜皮各20克,当归、赤芍、莪术、七叶一枝花各15克,桃仁、生首乌、僵蚕各10克,山慈菇、土茯苓、半枝莲各30克,蜈蚣3条,川芎5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常见痛症的中医治疗》,功能活血化瘀,祛风解毒,适用于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
[方十六]
煅人中白6克,大梅片2克。研粉,撒在溃疡面上,并以红梅素软膏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
本方为安徽黄山中医院章传义方,功能活血除火,祛疾生肌,适用于皮肤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