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吃粽子、佩香袋”、挂艾枝、买“沐浴方……今年,端午节首次升级为小长假。近日,健康专家在端午文化节上指出,端午节的习俗不仅仅是吃粽子,更是一个“卫生节”。一般过了端午节,各种细菌、微生物和昆虫开始大量繁殖,皮肤病、消化道传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因此,今年的端午文化节倡导防虫防病。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与起源,史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虽然叫法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还是基本相同的。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 ,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吃粽子 过佳节
每逢端午,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健康专家提醒,粽子味美,但属于粘食,不易消化,不能贪吃;因此,特别提醒以下人群更要注意:
1、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所含脂肪较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3、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4、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专家提醒,吃粽子应有所节制,除以上四种人不可多食外,其他人若食后感到胃部不适,也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危害身体健康。
端午除了吃粽子外,一些地方还有饮雄黄酒,插艾草的习俗。瑞慈专家提醒,雄黄味苦、性温、微辛、具有腐蚀作用,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此外,艾草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属性辛温,有驱虫、净化空气、芳香通窍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在端午节效仿古人在门前放一束艾草。不过,瑞慈专家强调,艾草适用于寒性疾病者如手脚易冰冷者,但不适合体质易上火的人使用,如经常口干、口苦、脸热、便秘、痔疮、烦躁汗多等,以免病情加剧。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