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方剂 > 千金方 > 正文

卷十六(胃腑)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78 ?吞銅鐵而哽者方o 燒銅弩牙令赤, 內酒中飲之立愈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9 ?吞釘針及箭鏃等方o 但多食脂肥肉令飽, 自裹出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0 治?吞針方o 取懸針?石末, 飲服方寸匕即下, (古今錄驗云今吞針在喉中而服?石o 末入腹若合?石口中或吸針出耳o 脹滿第七 (論一首、方八首、灸法十一首) o 論曰, 病者腹滿, 按之不痛者為虛, 按之痛者為實也, 夫腹中滿不減, 減不驚人? 此當下之, 舌黃, 未下者下之, 黃自去, 腹滿時減復如故, 此為寒, 當得溫藥, 腹滿口中苦乾燥, 腹間有水是飲, 跗陽脈微弦, 法當腹滿不滿者, 必下部閉塞, 大便難, 兩胠下疼痛, 此虛寒氣從下向上, 當以溫藥服之, 取差, 腹滿轉痛來趣少腹, 為欲自下利也, (一云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為欲自利) 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1 溫胃湯, 主胃氣不平時脹咳不能食方o 附子、當歸、厚朴、人參、橘皮、芍藥、甘草 (各一兩) 、乾薑 (五分) 、 蜀椒 (三合)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2 大半夏湯, 主胃中虛冷腹滿塞下氣方o 半夏 (一升) 、大棗 (二十枚) 、甘草、附子、當歸、人參、厚朴 (各二兩) 、 桂心 (五兩) 、生薑 (八兩) 、茯苓、枳實 (各二兩) 、蜀椒 (二百粒)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3 附子粳米湯, 主腹中寒氣脹滿腸鳴切痛, 胸脅逆滿嘔吐方o 附子 (一枚) 、半夏、粳米 (各半升) 、甘草 (一兩) 、大棘 (十枚)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米熟, 去滓, 一服一升, 日三, (集驗加乾薑二 厚朴七物湯, 治腹滿氣脹方, 仲景云治腹滿發熱數十日脈浮數飲食o 食故者o 厚朴 (半斤) 、甘草、大黃 (各三兩) 、大棗 (十枚) 、枳實 (五枚) 、 桂心 (二兩) 、生薑 (五兩) o 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取五升, 去滓內大黃煮取四升, 服八合, 日三o 嘔逆者加半夏五合, 利者去大黃寒多首加生薑至半斤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4 厚朴三物湯, 治腹滿發熱數十日, 脈浮而數飲食如故方o 厚朴 (半斤) 、大黃 (四兩) 、陳枳實 (大者五枚) o 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 內大黃煎取三升, 去滓服一升, 腹中轉?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5 不動者更服, 一方加芒消二兩, 治久寒胸脅逆滿不能食吳茱萸湯方o 吳茱萸、半夏、小麥 (各一升) 、甘草、人參、桂心 (各一兩) 、大棗 (二十枚) 、 生薑 (八兩)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6 治虛贏胸膈滿大桂湯方o 桂心 (一斤) 、半夏 (一升) 、生薑 (一斤) 、黃耆 (四兩)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 分五服, 日三夜二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7 治男子卒勞內傷, 汗出中風腹脹, 大飢食不下, 心痛小便赤黃時白大便不利方o 大黃、葶藶、寒水石、栝樓根、苦參、黃連 (各等分) o 右六味末之, 蜜丸以豉汁和飲服如梧子二丸, 日三, 加至十丸o 臚脹脅腹滿, 灸膈輸百壯, 三報o ?滿心腹積聚痞痛灸肝輸百壯, 三報o 脹滿水腫, 灸脾輸, 隨年壯, 三報o 腹中氣脹引脊痛, 食飲多, 身贏瘦, 名曰食晦, 先取脾輸, 後取季?o 臟腑積聚脹滿, 贏瘦不能飲食, 灸三焦輸, 隨年壯o 脹滿雷鳴, 灸大腸輸百壯三報o 脹滿氣聚寒冷, 灸胃管百壯, 三報, 穴在鳩尾下三寸o 腹脹滿遶臍結痛, 堅不能食, 灸中守百壯, 穴在臍上一寸, 一名水分o 脹滿瘕聚滯下疼冷, 灸氣海百壯, 穴在臍下一寸, 忌不可針, 脹滿氣如水腫狀, 小腹堅如石, 灸膀胱募百壯, 穴在中極臍下四寸o 脹滿腎冷瘕聚洩利, 灸天樞百壯, 穴在臍傍相對橫去臍兩傍各二寸o 痼冷積熱第八 (論四首、方三十首、灸法一首) o 論曰, 凡人中寒者喜欠, 其人清涕出, 發熱色和者善嚏, 凡瞻病者o 未脈望之, 口燥清涕出善嚏欠, 此人中寒, 其人下利, 以裏虛故也o 欲嚏不能, 此人數中痛, 凡寒脈沈弦脈雙弦者寒也, 弦脈狀如張弓弦, 按之不移, 脈收弦者當下其寒, 脈雙弦而遲者心下堅, 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 可下之o 右手寸口脈弦者, 即脅下拘急而痛, 其人濇濇惡寒, 師曰, 遲者為寒澀為無血, 寸口脈微, 尺中緊而澀, 緊即為寒o 微即為虛, 澀即為血不足, 故知發汗而復下之, 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 在第十七卷中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