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八·杂病上\压热第六] 竹叶汤
    主下气,胸中烦闷,闷乱气逆,补不足方。竹叶(一把)粳米麦门冬(去心)半夏(洗,各一升)人参当归(各二两)生姜(一斤,切)上七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竹叶、生姜取一斗,纳诸药,煮取八升,分十服,日三夜一。(一云∶水八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

[卷第十八·杂病上\压热第六] 乌梅汤
    主下气,消渴止闷方。乌梅(二七枚,大者)香豉(一升)上二味,以水一斗,煮乌梅取五升,去滓,纳豉,煮取三升,分三服,可常用之。

[卷第十八·杂病上\压热第六] 大酸枣汤
    主虚劳烦悸,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方。酸枣仁(五升)人参茯苓生姜(切)芎桂心(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半)上七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枣仁取七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压热第六] 大枣汤
    主虚烦,短气,气逆,上热下冷,胸满方。大枣(三十枚,擘)石膏(三两,碎)白薇前胡人参防风(各二两)桂心甘草(各一尺,炙)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压热第六] 竹根汤
    主短气欲绝,不足以息,烦挠,益气止烦方∶竹根(一斤)小麦粳米麦门冬(各一升,去心)大枣(十枚,擘)甘草(二两,炙)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米、麦令熟去之,纳诸药,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日三,不能服者,以绵沥口中。

[卷第十八·杂病上\压热第六] 酸枣汤
    主伤寒及吐下后,心烦乏气,不得眠方。酸枣仁(四升)麦门冬(一升,去心)干姜芎茯苓知母甘草(各二两,炙)上七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枣仁,取一斗,去之,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八·杂病上\压热第六] 白薇散
    主虚烦方∶白薇干姜甘草(各一两)栝蒌(二两)硝石(三两)上五味,各别捣,先纳甘草臼中,次纳白薇,次纳干姜,次纳栝蒌,次纳硝石,捣三千杵,筛和,冷水服方寸匕,日三。

[卷第十九·杂病中] 消渴第一
    
    方二十二首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葵根汤
    主一年渴饮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饮酒渴、伤寒渴,皆悉主之方。霜下葵根皮(一握,长四寸)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又方栝蒌根甘草(炙,各二两)黄连(一升)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茯苓汤
    主胃反吐而渴方。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生姜(切)桂心白术(各三两)甘草(一两,炙)上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小麦三升,减三升,去麦纳诸药,煮取二升五合,每服八合,日再。消渴,师所不能治之方。生栝蒌(九斤,去皮,细切,捣绞汁令尽)上好黄连(九两,捣,绢罗为末)上二味,以上件汁溲黄连如硬面细擘,日曝令干,捣之绢筛,更溲如前,日曝捣,一依前法,往反汁尽,曝干捣筛,炼蜜和饮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病愈止,百日慎生冷、醋滑、酒、五辛、肉、面、油腻,永瘥。无生者,干者九斤,切,以水二斗煎取一斗和之,如生者法。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桑根汤
    主日饮一石水方。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黄黑)上一味,以水与根亦不限多少,煮以味浓为度,适寒温饮之,任性多少,切,慎盐。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猪肚丸
    治消渴方。猪肚(一枚,治如食法)黄连(五两)栝蒌(四两)麦门冬(四两,去心)知母(四两,无,以茯神代)上五味为散,纳猪肚中线缝,安置甑中蒸之极烂熟,接热木臼中捣可丸。若硬,加少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再,渐加至四十、五十丸,渴即服之。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葛根丸
    主消渴方。葛根栝蒌(各三两)铅丹(二两)附子(一两,炮去皮)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服,治日饮一石水者。春夏,减附子。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大黄丸
    主消渴,小便多,大便秘方。大黄(一斤)栝蒌土瓜根(各八两)杏仁(五合,去皮尖、双仁,熬)上四味,破大黄如棋子,冷水渍一宿,蒸曝干,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饮服五丸,日三,以知为度。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酥蜜煎
    主消渴方。酥(一升)白蜜(三升)芒硝(二两)上三味合煎,欲渴即啜之,日六七,益气力,神效。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羊髓煎
    主消渴,口干濡咽方。羊髓(二合无,即以酥代之)白蜜(二合)甘草(一两,炙,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纳蜜、髓,煎令如饴,含之尽,复含。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酥蜜煎
    主诸渴方。酥(一升)蜜(一升)上二味合煎,令调和,一服二升,当令下利药出,明日更服一升,后日更服一升,即瘥。慎酒及诸咸等。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茯苓煎
    主诸消渴方。茯苓(二斤)白蜜(四升)上二味,于铜器中,重釜煎以两茎薤白为候,黄即煎熟。先食服如鸡子大,日三。

[卷第十九·杂病中\消渴第一] 防己散
    主消渴,肌肤羸瘦,或乃转筋不能自止,小便不禁,悉主之方。木防己(一两)栝蒌铅丹黄连(各二两)上四味,捣筛为散。先食,以苦酒一升、以水二升合为浆,服方寸匕,日三服讫,当强饮,极令盈溢,一日再服则憎水,当不欲饮也。大渴,百方疗之不瘥方。铅丹胡粉(各半两)栝蒌甘草(炙,各二两半)泽泻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上八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壮人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二日愈。渴甚者,夜两服;腹痛者减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伤多则腹痛也。治口干燥方酸枣(一升半,去核)酸石榴子(五合,末)乌梅(五十枚,去核)麦门冬(四两,去心)茯苓(三两半)覆盆子葛根(各三两)石蜜(四两)桂心(一两六铢)栝蒌(三两)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酸枣大。含之不限时节,以口有津液为度。忌如药治。


前一页 ◇ 浓朴汤 后一页 ◇ 三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