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双合诊往往发现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但子宫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子宫腺肌病存在。诊断根据为典型症状、子宫均匀增大、子宫造影(如宫腔增大、边缘不齐呈毛刺状或不规则充盈缺损,造影剂进入肌层),应与
子宫肌瘤鉴别。
2、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之故。
1、继发
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子宫腺肌瘤的临床表现:
异位的子宫内膜弥散于子宫肌壁,后壁多见。肌纤维弥漫性反应性增生。子宫均匀增大,质硬,经期前后大小可有改变。常合并内膜异位症、肌瘤和
盆腔炎性粘连。
子宫腺肌瘤病因子宫腺肌瘤伴随子宫肌层的弥漫性增生,过去称为内在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其病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均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多发生在40~50岁经产妇。其原因是内膜基底层直接向肌层延伸,不是由于种植或化生。
子宫腺肌瘤病因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弥漫型常见,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子宫内病灶一般为弥漫型生长,但后壁更明显,故后壁常较前壁厚。病灶处肌层明显增厚变硬,粗厚的肌纤维内常见黄褐色或蓝色小囊腔,腔内为咖啡色稀薄液体。局限型指异位子宫内膜在局部肌层中生长形成肿块,又称为子宫腺肌瘤(adenomyo—ma),但它不同于肌瘤,无假包膜,与周围的肌层无明显分界,因而难以将其自肌层剔出。镜检肌层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由于它们多来源于基底层内膜,对卵巢激素尤其是孕激素不敏感,故常处于增生期,但局部区域可有分泌期改变。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
性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伴平滑肌纤维增生。子宫腺肌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经量增多与子宫增大。
宫腺肌瘤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因为它多见于已婚经产妇女,所以,一般认为和妊娠、刮宫、人工
流产及分娩有密切关系。我们比较过135例子宫腺肌病(病例组)和同期328例子宫肌瘤(对照组)的孕产史,子宫腺肌瘤病因发现妊娠分娩和刮宫人流等与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密切关系。妊娠和分娩可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引起子宫腺肌病:①分娩造成的子宫内膜及浅肌层损伤有利于基底细胞增生并侵入子宫肌层;②通过性激素和催乳素起作用;③与子宫内膜血管变化有关Mori和Nagasawa指出,早期鼠子宫腺肌病发病的表现是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沿血管分支侵入子宫肌层,随后,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形成子宫腺肌病。我们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小鼠垂体移植后子宫血管明显扩张。Ota等和我们均报道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内膜血管明显增生,微血管扩张;④与慢性
子宫内膜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