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便血是肠中积热(夹湿),或者脾气虚损,不能统摄血行所致。可用清肠热、止血和补气摄血方法治疗。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鲜为特征。中医治
直肠癌多见于上消化道溃疡出血、胃肠息肉、小肠出血、
肿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性传染药、寄生虫等。此处指的是由于
痔疮破损、
肛裂、
肛窦炎、直肠结肠粘膜损伤引起的便血。大便软而成形或硬结,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鲜红,也有的黯红混浊。血量多时淋漓不尽,大便后肛口疼痛加重。
Hughes等分析1109例不同部位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其中以便血(79%)最多见,其次为
腹泻(36%)及大便习惯改变(34%),
便秘仅占(10%)。疼痛多为晚期表现,
腹痛、直肠痛及会阴部痛各占19%、12%及3%。腹痛多见于直肠上端癌,而直肠痛多见直肠下端癌。其他症状有腹部肿块及胀气9%、倦怠乏力6%、
贫血5%、穿孔O.5%,梗阻3%。
直肠癌一般不痛,如癌浸润至肛管和括约肌,则有疼痛。苦括约肌功能丧失,脓血使经常从肛门流出。如梗阻加重则有便秘、腹胀、腹痛。男性直肠癌可侵犯后尿道、前列腺或膀胱后壁,出现
尿频、尿痫、排尿困难。中医治直肠癌女性直肠癌可侵蚀阴道后壁。病程晚期癌肿可侵及骶神经丛,致会阴部和骶部有剧烈持续疼痛,并牵涉下腹部、腰部和大腿部;癌肿转移至肝和腹膜时,可出现肝大、黄疽、腹水等。如癌浸至肛管可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此时常有消瘦、贫血、水肿等思病质现象。
3.肠壁狭窄梗阻症状 癌肿引起肠腔狭窄可致腹胀、腹痛,晚期有大便困难,粪便变纫变形等。
2.病变溃破感染症状 痈肿表面溃破后、排粪时即有明显出血,量少,同时有粘液排出。感染严重时有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
1.直肠刺激症状 癌肿直接刺激直肠产生腹泻,中医治直肠癌里急后重,使不尽感。其不适程度与癌肿大小有关。
直肠癌早期仅限于粘膜层,常无明症状.仅有少量便血及大便习惯改变,病人常不介意:癌肿发展后.中心部分溃破.继发感染.则有如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