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使用無痛內視鏡檢查的目的,為的是希望能減輕病人的焦慮與檢查時的不適,並消除檢查時的負面記憶。其使用的麻醉方式為「清醒鎮靜」,經由靜脈給予短效的鎮靜及麻醉止痛藥物,在檢查過程中能減少病患焦慮、不安與疼痛,使病患忘記檢查時的痛苦。此種麻醉方式對病患意識只有輕度的壓抑,所以多數病患仍有能力維持本身的呼吸通暢和回應醫師問話,不會覺得疼痛難耐,事後神智也很清醒,但就是記不得檢查期間的事情。
如果發現大肠直肠癌,應與醫師討論病期及是否須手術或進一步治療等事宜。
如果檢查過程當中發現有腺瘤性息肉而接受息肉切除術者,須注意一至兩週內需避免提重物、避免飲酒或攝取含酒精之飲料或食物、避免運動以及盆浴。
1.有嚴重腎功能不良或心臟衰竭時,由於喝大量清腸藥物會影響腎臟或心臟功能,因此不適合接受大腸鏡檢查。
2.腹部或骨盆腔曾接受過大手術,有嚴重沾黏現象者,須由較有經驗的術者進行,以避免檢查當中發生併發症
3.其他檢查(如下消化道攝影)發現大腸異常,需進一步確認診斷時。
有時可能會因為發現較大或內視鏡切除難度較高的病灶,醫師會建議在住院的情況下來切除。
2.懷孕者。
在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前三天應盡量減少攝取高纖維量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的,以避免檢查當中糞便之殘渣導致腸壁被遮掩而檢查不完整。
如果這項檢查發現異常,接下來該怎麼辦?
如果大腸鏡檢當中發現腺瘤性息肉可以同時以內視鏡切除,因此如有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或抗凝血劑者需事先停藥。如長期服用者,最好與原先開立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的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暫時停藥。
如有接受病理切片檢查或接受息肉切除術者,記得回門診看病理化驗結果,以作為判斷是否須進一步治療或作為將來擬定追蹤計畫之參考。
目前在臨床上大腸鏡的用途主要在於下列幾個狀況:
相對不適合或必須審慎評估或小心進行檢查的情況
如檢查結果發現有腺瘤性息肉並已經切除,可與醫師討論下次追蹤時間。
絕對不適合檢查的情況
1.有明顯大腸阻塞症狀(如無排便、排氣、合併嘔吐或嚴重腹脹)時,在喝大量清腸藥水時會有大腸破裂之虞。
無痛內視鏡檢查
2.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必須進一步排除大肠直肠腫瘤或癌症之存在時。
如果整個檢查過程均非常順利而且未接受息肉切除術者,檢查後只要腹部無不適,可以直接進食並恢復正常生活。
哪些情況最不適合作大腸鏡檢查?
因此如果是下午時間要接受大腸鏡檢時,約在上午七點左右開始喝藥會比較理想。清腸乾淨與否,跟大腸鏡檢查的效果息息相關,清腸乾淨完整,透過大腸鏡檢查出早期病灶的機會愈大。
檢查後如有出血者,應速與醫師或醫院聯絡,以評估是否須進行止血治療。
4.作為篩檢大肠直肠腺瘤性息肉或大腸直腸癌的工具。
1.有解血便、排便習慣有明顯改變等等與大腸內病灶有關之症狀,需進一步診斷時。
作完檢查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受檢者要作什麼準備?如何進行這項檢查?
此外,也有一些藥物的服用方式是前一晚喝一次藥,當天上午再喝一次,清腸效果也相當理想,其關鍵在於檢查當天上午喝的那一次藥物有密切相關。
如果在檢查當中發現小的腺瘤性息肉,醫師會以切片夾將病灶摘除,如遇較大的病灶,就會進行息肉切除術。
假如是在檢查前一天晚上喝清腸藥,大腸最乾淨的時間會在半夜,隔天早上檢查時,小腸裡的殘存菜渣又會掉落到大腸,造成污染及清腸不完整。
哪些情況最適合作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時,病人一般採屈膝左側臥的方式躺於診療台上,內視鏡由肛門進入,醫師會將內視鏡一路推進至盲腸為止,通常在這個過程不會在同一個位置停留太久,以避免腹脹或不適。
喝清腸藥物:通常喝下清腸藥之後,一小時內就會有反應,大約服用藥物六至九小時後,是大腸最乾淨的黃金時段,之後就可能會有部分小腸的大便掉落大腸,蓋住息肉。
這個過程約莫在五至十五分鐘左右,大腸鏡伸入體內約80至120公分。到達盲腸後,醫師會再由盲腸一路將內視鏡回拉,拉回的途中仔細觀察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以及直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