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东南亚各族群中 华人最易患肠癌
在东南亚各族群中,华人患
直肠癌及结肠
肿瘤的比率最高;而各地区的华人之中,又以香港的发病率排名首位,广州、新加坡及台湾分别排第二、第三及第四位。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昨日公布一项有关东南亚地区直肠癌及
结肠癌的研究,其中,华人最易患上该病(占18%),然后依次是:印尼人(12%)、马来西亚人(11.5%)、泰国人(10%)、菲律宾人(8%)、印度人(5%)。
港发病率最高 新加坡排第三
另外,住在香港的东南亚华人之中,发病率也是香港最高(占11%),然后是广州(占8%)、新加坡(占4%)及台湾(占2%)。
中大医学院教授沈祖尧指出,有关情况显示,香港华人在基因、饮食习惯以致环境因素方面,容易患上直肠癌及结肠癌。
他说:“相信是吃肉多,特别是红肉,不够纤维,可能在肠的食物蛋白质较长时间变成致癌物质。有些人在家族史上,不是太多人有
癌症,只有一、两人,其实他们已有一些基因变化。”
沈祖尧建议,50岁以上的港人每10年要做一次内视镜检查:“因为及早发现息肉,可以做切除手术,防止息肉转化成癌症。”他强调,结肠癌是香港第二号癌症杀手,而普查能在早期发现息肉或癌前病变,从而减低结肠癌病发机会及死亡率。
沈祖尧说:“就算是无病征的人,若超过50岁,我们都发现,有10多个百分比,在镜内帮他们照时,会见到一粒东西,有时甚至可能是一个cancer(癌症)。”直肠癌及结肠癌症在香港的发病率增加速度令人忧虑。在2002年,香港共有3500个直肠及结肠癌新症,1500名病人因直肠及结肠癌死亡。
中大医学院估计,香港每21名男士或每31名女士中,终其一生各有一人会患上直肠及结肠癌。
由于直肠及结肠癌对亚洲地区人士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中大医学院消化疾病研究所牵头组成亚太结肠癌研究工作小组,与亚洲其余13个城市的专家联手进行研究。
工作小组在一项为期六个月的研究,进行了逾7000个结肠内视检查,发现在八个被访者中,就有一人出现早期结肠癌病变。结果显示,香港有必要推行结肠癌的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