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学预防或临床预防,即“三早预防”,就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多数
癌症的病因尚未阐明,而有些有遗传或家族因素的癌症却非一级预防所能控制,因此可以进行发病学的预防。即使有了癌症病因的存在,也不一定必然发生
肿瘤,而且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即所谓癌变过程。如果能设法消除癌症的发病条件,或在癌变过程中阻断其发展,即使在病因尚未阐明或病因存在下,也可达到预防的目的。健康人群应学会自我检查,了解癌症早期信号,如有轻微不适而原因不明时应积极就医,高危人群要充分认识“三早”的重要性。如治疗食管、口腔、子宫颈及外阴部位黏膜的白斑,治疗
宫颈糜烂、乳腺囊性纤维变,治疗结肠、
直肠息肉,萎缩性
胃炎或
胃溃疡、皮肤慢性溃疡、食管上皮增生、老年日光性角化病、乙型
肝炎、
肝硬化等;对遗传性或家族性有关的肿瘤,如乳腺癌、
直肠癌、
胃癌、食管癌、
肝癌等,除积极采取一级预防措施外尚需加强对其家族成员的调查了解,掌握其发病倾向,对易感人群的监测,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要想发现真正早期癌症,必须到肿瘤高发区去,走向社区,对癌症高发人群进行定期防癌普查,通过普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
癌症的二级预防,针对癌症的二级预防这个问题,具体如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