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细胞可分泌一些糖蛋白,如ca19-9、cea、du-pan-2、span-1和iap等,但这些标志物特异性低,其增高也见于肝、结、直肠、胃、胆囊癌肿及非消化道(肺、卵巢)癌,也偶见于慢性
胰腺炎及
胆管炎。原因在于起源于上皮的恶性
肿瘤都含有一些糖蛋白,它们并非某肿瘤特有,而且正常上皮组织亦含有这些糖蛋白,仅仅在于含量低于肿瘤,对高危患者可用ca19-9作为筛选检查,其结果优于cea。以上肿瘤标志物多在完全切除胰腺后降至正常,复发时又增高。约20%-30%胰腺癌患者的胰液中含有突变的k-ras基因,因此经ercp获得胰液,测定突变的k-ras基因有助于诊断胰腺癌,但其假阳性率较高。如果同时辅以测定p16、p53或端粒酶活性,则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尽管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已用于临床,但仍无有效手段早期诊断胰腺癌。
(七)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用于外科手术前,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浸润程度、范围,对选择手术方式很有帮助。
(六)腹腔血管选择性造影
用18氟标记的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注入体内,进入细胞参与糖代谢,由于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葡萄糖消耗大于正常组织,故肿瘤细胞内有高于正常组织的18f-fdg聚集,18f-fdg发射出正电子,在其湮没过程中产生的光子可被x线断层摄影记录。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法计算胰腺癌组织中的18f-fdg含量,有助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根据国外研究报告,其敏感性可达94%,特异性为88%。但该方法因费用昂贵而不适于常规临床应用。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为非侵袭性、安全、不用造影剂的诊断方法。胰腺癌在mrcp上可表现为近端胰胆管扩张。由于其空间分辨率差,胰尾部胰管及分支显示差,临床应用尚不普遍。
(四)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有学者曾比较几种影像诊断方法对52例胰腺癌的显示能力:超声内镜100%,腹部b超76%,ercp 89%,ct 81%。其中病变直径小于2 cm的小胰腺癌的发现率:超声内镜100%,腹部b超29%,ercp 57%,ct29%。
当疑有胰腺癌时,应选择增强螺旋ct。胰腺癌在ct扫描时的主要表现为:局部低密度肿块、胰腺部分或胰腺外形轮廓异常扩大,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
(三)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胰腺癌时,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显示主胰管不规则弯曲、局限性狭窄或突然中断,有时呈结节状或憧鼠尾状,或呈胰管梗阻,主胰管与胆总管呈双管征等改变。
(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大多数胰腺癌的腹部b型超声(us)图像为低回声、边缘不规则的不均质肿块,其伪足样伸展是胰腺癌的典型征象。如胰头部直径大于4cm,常提示胰头部有占位
性病变。早期胰腺癌用腹部b型超声检出率低,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能较体表超声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各个部位和病变的性质、程度,可探测到1cm的小胰腺癌,从而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在超声内镜引导下作胰腺肿块穿刺活检,对胰腺癌诊断价值很大。
(一)腹部b型超声及超声内镜
胰腺癌主要临床表现有
腹痛、黄疸、体重减轻、
腹泻及转移灶症状,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焦虑或抑郁、血栓性静脉炎、
糖尿病、
关节炎和脂膜炎等。高危因素包括:老年、男性、慢性胰腺炎患者、长期吸烟或饮酒、糖尿病、城市居民、高脂饮食及与致癌物接触的职业。早期诊断胰腺癌须对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检查。对胰腺癌可疑患者,常首先采用腹部超声和螺旋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