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癌症新闻 > 学科前沿 > 正文

有些癌症缘自遗传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不久前,传媒透露香港明星梅艳芳患上宫颈癌的同时,也披露其胞姐因患同一种病而病逝的消息,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询问,癌症是否有家族遗传性?专家确认鼻咽癌、大肠癌有家族发病趋向——— 虽然具体数据在流行病学上尚无记载。但记者日前从广州一些医院了解到:除了有同一家女性同时患上宫颈癌的病例外,确实还有姐妹俩同时患上乳腺癌,甚至还有一家七口竟有四人患上大肠癌的例子。

    记者为此专门走访了有关专家,据悉,目前的确存在一个家族中多人患上癌症的情况,怀疑部分癌症存在家族遗传原因,但除此之外,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一大诱因。

    癌症三成原因与遗传有关
    研究成果显示,在肿瘤疾病中有“广东癌”之称的鼻咽癌的成因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教授介绍,全世界鼻咽癌所影响的人口总数在4亿以上,发病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和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约有2.5亿人。经过对南方患者家族病史的深入调查,专家确定,该病与遗传基因有直接关系。

    专家通过对132个有家族病史患者血样的分析,确定易感基因在第4号染色体上。经过遗传连锁分析,又将范围锁定在4p15.1-q12区域,这是鼻咽癌相关领域研究史上的突破。

    根据一项普查结果,不论在高发区还是在低发区中,鼻咽癌都可以发现有家族聚集性的倾向。例如普查中就发现有这样典型的例子,一家三代49人中,有10人患癌症,其中9人是鼻咽癌。鼻咽癌的发病除了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和遗传因素外,同时与其他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进食咸鱼等也有一定的联系。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患病率激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胰外科副主任何裕隆介绍,尽管有学者提出大肠癌患者中有20%—30%与遗传有关,但目前研究表明,确定大肠癌与遗传有关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息肉为肠道中一种增生物)大肠癌,占大肠癌患者的5%左右,据上世纪90年代美国癌症状况调查发现,父母患有大肠癌的,其子女大肠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15%,具有发病年龄早的特点;另一种是家族性息肉病(FAP),占大肠癌患者的1%左右,一半的患者子女会得到基因而出现息肉症,患有家族性息肉症的50岁以后,癌变率几乎为100%。

    大肠癌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北欧、西欧和北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是大肠癌的高发区,其中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平均每年新增15万例),同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大肠癌的发病率比较低,南欧、东欧、犹太地区次之,拉美和中国一些发展中国家相对比较低,乌干达最低;在饮食结构中,美国人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占40%左右,而日本人为20%左右。近年来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移居美国后,其后代发病率比国内高出7倍。

    何裕隆称,鉴于上述调查结果,一些专家提出,大肠癌的诱因,可能与当地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因为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刺激胆汁分泌,胆汁进入大肠内,通过较多的厌氧菌分解代谢,产生一种致癌的次级胆酸;之所以大肠癌在中国一些地区的发病率低,主要是因为其食用的粗纤维素食物多一些,有助于大便的排除,从而将人体内的毒性物质一并排除,这样就减少了致癌物。因此,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的家族,就会呈现出家族聚集性。

    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何裕隆说,45岁以上的人应视为大肠癌高危人群,有学者认为35岁以上就应视为高危人群,其中直肠癌是大肠癌中最易引发的一种,占大肠癌患者总数的60%,其次为乙状结肠癌

    美国认为大肠癌是筛检效果不明的肿瘤。直肠癌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表现为肠道紊乱,原有规律排粪的人变成无规律性,出现便秘或便次数增多,排不尽感,便后肛门仍感不适;当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侵破性粘膜,出现黑便和出血,进而发展到大便次数增多,粪便还带有粘液,发展到晚期就会出现不完全肠梗阻

    何裕隆称,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医疗条件又有限,大肠癌患者常常会被误诊为痔疮和慢性结肠炎,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何裕隆建议,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检查,有五种人应特别引起注意,一是有肠胃病的患者尽早找胃肠专科的医生看病,必要时做相关检查;有不明原因消瘦的,大便习惯或症状异常的尽早看医生;三是家族一级或二级亲属(有血缘关系的)中间有确诊为大肠癌的应尽早到医院检查,四是有家族息肉病史的,五是做过胆囊切除术的(因胆囊切除后,胆汁直接分泌进入肠道,致使大肠癌发病率比较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此外,最好保持我们民族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习惯,比如多食米、蔬菜、水果等,而不要大量吃肉。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