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锥体虫能引发许多慢性疾病,如淋巴结病变、嗜睡症等。锥体虫感染人的媒介是吸血昆虫——舌蝇。
锥体虫“克鲁兹”是一种单细胞鞭毛虫,通常喜欢寄生在心肌细胞内,也有少部分寄生在肝脏、肾脏、脊髓、大脑、脾及淋巴中而引发各种疾病。
俄罗斯科学家惊异地发现,这个寄生在细胞内的坏分子——锥体虫“克鲁滋”不但能够阻止肿瘤生长,而且在某种条件下能彻底消除肿瘤。
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感染了“克鲁兹”的白鼠体内注入癌细胞,结果发现,“克鲁兹”居然大规模地扑向癌细胞,在一阵剧烈地厮杀后,癌细胞伤亡无数,不得不放慢进展节奏,最后癌瘤竟大大缩小。相反,没有感染“克鲁兹”的白鼠体内,癌细胞生长得肆无忌惮。
科学家得到的比较数据为:后者体内肿块尺寸比前者大1.5至22倍。另外,他们发现,“克鲁兹”在白鼠体内寄生时间越长,战斗力就越强,癌细胞损失就越掺重。试验数据表明:感染“克鲁兹”20个昼夜后再注入癌细胞,会有17%的白鼠体内癌瘤消失;感染30个昼夜后注入癌细胞,会有50%的白鼠体内癌瘤消失。这些癌瘤消失的时间约为40个昼夜。
最有医疗价值的是,“克鲁兹”在摧毁癌细胞的战斗中,会聚精会神地追杀癌细胞,却决不伤害正常细胞。科学家在试验中还发现,“克鲁兹”的战斗表现十分英勇:活着的“克鲁兹”勇往直前,一路追杀,大有不赶尽杀绝决不收兵的气势;牺牲了的“克鲁兹”也极其值得称道,它们会用自己的遗体对癌细胞进行最后的攻击。
在此发现的基础上,科学家曾进行试验,每天向已注入癌细胞的白鼠皮下注射由死“克鲁兹”制成的针剂药物,结果癌瘤的尺寸仅为正常对照组的1/3。其重要意义在于,由死“克鲁兹”制作的针剂对健康细胞无害。科学家说,活着的“克鲁兹”战斗力当然高于这种针剂,但由“克鲁兹”尸体制成的针剂更有实际意义。
那么,“克鲁兹”是用什么武器杀死癌细胞的呢?有科学家认为,“克鲁兹”体内含有一种抗胚细胞瘤素。莫斯科国立大学科学家则推测,不仅如此,它还含有其它物质,如“克鲁兹”表面拥有一些分子,恰恰是这些分子使“克鲁兹”知道癌细胞在哪儿并能将之一举歼灭;还有一些分子处于“克鲁兹”体内,分泌出来后会影响白鼠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加强对癌细胞作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