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癌症新闻 > 癌症新药 > 正文

癌症治疗--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0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一、烷化剂
    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是一类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化合物,其共同特点是都具有活泼的烷化基因,能与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中的氨基、颈基、羧基、磷酸基等起烷化作用。其中主要是与DNA的两条互补链上的相应核酸碱基(90%是在乌嘌呤的7位氮上)发生共价结合,形成交叉联结,导致DNA链断裂,可直接抑制DNA复制,使细胞分裂停止。甚至死亡。

    此类药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选择性不高,虽对癌细胞作用较显著,但人体生长较快的组织,如骨髓、淋巴组织、胃肠粘膜、性细胞及毛囊等也易受其影响,从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烷化剂还能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使用本类药物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并定期查血象。

    氮芥(nitrogen mustard)与氮甲(N-formylsarcolysin)
    氮芥是最早应用的烷化剂,作用迅速而短暂,毒性与刺激性较大。目前主要利用其速效的特点,同其它药物合并应用治疗纵隔压迫症状明显的淋巴瘤;对头颈部肿瘤肺癌、绒癌肺转移、病变在膈上的淋巴瘤等,可采用“半身化疗”(在静脉给药的同时压迫腹主动脉,阻断下半身循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药浓度和减少毒性反应,有较明显的近期疗效。对一般肿瘤治疗,基本已被其它烷化剂取代。

    氮甲又名N-甲酰溶肉瘤素,简称N-F。系以苯丙氨酸为载体,将氮芥接于其分子上,以提高选择性。毒性比氮芥小。该药对精原细胞瘤有显著疗效,对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也有效。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环磷酰胺又名癌得星(endoxan,cytoxan),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药理作用] 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活性,需在体内经肝微粒体酶催化变为有活性的醛磷酰胺(aldophosphamide)而发挥抗癌作用。醛磷酰胺尚可在细胞内进一步变为磷酰胺氮芥和丙烯醛。后二者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

    [药代学] 口服易吸收,服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4~6小时,17~31%以原形随粪便排出。用药量的30%以活性型随尿排出,对肾和膀胱有一定刺激作用。

    [临床应用]抗癌谱较广,对多种类型的肿瘤有效,其中对恶性淋巴瘤疗效较突出;对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癌、卵巢癌、精原细胞瘤和鼻咽癌等也有一定疗效。常与其它药合并应用,以提高疗效。

    [主要不良反应] 较氮芥轻。骨髓抑制可见粒细胞减少(比血小板显著)。常见恶心、呕吐。约15~30%的病人可见脱发(停药后可再生)。因其活性代谢物的刺激,可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少数病人可有肝损害。

    苯丁酸氮芥(chlorombucil)
    苯丁酸氮芥(CLB)又名瘤可宁(leukeran)。口服易吸收。服后2~6周后显效。对淋巴组织有相对选择性,故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骨髓抑制及消化系统反应均较氮芥为轻。偶见肝脏损害。

    消瘤芥(nitrocophane,AT1258)
    作用机制与氮芥类相同,对癌性胸水有较高疗效;对肺癌、鼻咽癌、喉癌、恶性淋巴瘤有效;也可用于治疗肝癌脑瘤、乳癌、食管癌等。

    主要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脱发、乏力。也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环巳亚硝脲(lomustine,CCNU)与卡氮芥(carmustine,BCNU)

    两药均属于氯乙基亚硝脲类,作用与用途相似,相互有交叉抗药性。具有如下特点:
    1.环巳亚硝脲口服易吸收,进入体内后易分解。约药后24小时由尿中排出50%。对何杰金氏病疗效较好;对脑瘤、肺癌也有良效;对其它如消化道癌、乳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和多发性骨髓瘤也有一定疗效。用药后骨髓抑制现象出现较晚,一般在4~6周后出现。口服后2~6小时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由于吸收快,故不会影响疗效。少数人有胃肠道出血和肝功能损害,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2.卡氮芥口服也易吸收,作用快而持久。因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用药6小时后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血中浓度的60~70%。与环巳亚硝脲相比,对脑瘤的疗效较优,对何杰金氏病的疗效则不如环巳亚硝脲。二者不良反应相似。

    噻替哌(thiophosphoramid,thio--TEPA)
    该药为乙抄写亚胺类代表药,在体内先转变为三乙撑磷酰胺,再经活化而发挥抗癌作用。与氮芥不同,该药刺激性很小,对癌细胞有一定选择性,抗癌谱较广。对卵巢癌、乳癌疗效较好,有效率约为60%;对膀胱癌(膀胱内灌注)、消化道癌、宫颈癌、黑色素瘤和肺癌也有一定疗效。胃肠道反应较少且轻,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但较氮芥轻。个体耐受量差异较大。

    马利兰(myleran)
    又名白血福恩,白消胺(busulfan)。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马利兰属磺酸酯类,在体内解离而起烷化作用。该药可能是与DNA形成交叉联结而发挥作用。小剂量即可明显抑制粒细胞生成,故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显著疗效,缓解率可达80~90%。大剂量可引起全血象抑制。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和急性白血病无效。对其它肿瘤疗效不明显。

    [药代学]口服吸收良好,静注后90%的药物在2~3分钟内自血中消失,绝大部分代谢成甲烷磺酸(methane sulfonic acid),由尿排出。

    [主要不良反应]该药几乎无消化系统反应。骨髓抑制较轻,偶可致血小板减少。有时可致闭经,睾丸萎缩,偶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久用,个别病人可见肺纤维化等严重反应。

    二、抗代谢药
    这类药多是模拟正常机体代谢物质如叶酸、嘌呤碱、嘧啶碱等的化学结构而合成的类似物,因此能与有关代谢物质发生特异性对抗作用,从而干扰核酸代谢,尤其是影响DNA的生物合成,产生抗癌效应。此类药主要作用于S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肿瘤细胞有相对选择性。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对造血系统、胃肠道粘膜、毛发、肝或胃损害,甚至有时出现延迟性毒性反应,使用时要注意。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
    甲氨喋呤又称氨甲喋呤(amethopterin),是抗叶酸药。

    [药理作用]
    1.MTX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使二氢叶酸(FH2)不能变成氢叶酸(FH4),从而5,10-甲撑四氢叶酸产一不足,脱氧胸苷酸(dTMP)合成受阻,影响DNA合成。MTX也阻止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从而也干扰RNA和蛋白质物合成。

    2.MTX的作用与毒性能被甲酰四氢叶酸所对抗,因后者能在体内转变为5,10-甲撑四氢叶酸的缘故。为了提高疗效并减轻骨髓毒性,有人主张可先用大剂量MTX,经过一定时间再用甲酰四氢叶酸作为“救援剂”,以保证正常细胞,减少毒性。

    3.癌细胞能产生抗药性,这是因为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从而减少了对药物的摄取及二氢叶酸还原酶增加所致。

    [药代学] 口服后迅速自胃肠吸收,服后1小时血药浓度可达高峰,血浆半衰期为2小时。50%药物及血浆蛋白结合,磺胺类和水扬酸类能使结合的MTX游离,同时服用此类药时,要注意毒性,主要以原形由尿排出,少量通过胆道由粪便排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对成人白血病疗效差,对慢性白血病无效。
    [主要不良反应]可致口腔及胃肠粘膜损害,如口腔溃疡、呕吐、腹泻,甚至胃肠道出血,重者死亡。骨髓抑制可见白细胞、血小板减小,甚至全血象下降,易致感染和出血。也可见脱发、皮炎、色素沉着等反应。久用可致肝、肾损害。孕妇可致畸胎。

    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
    6-巯基嘌呤(6-MP)为抗嘌呤药。
    [药理作用]
    1.6-MP在体内变成黄嘌呤核苷酸硫代肌苷酸,干扰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的形成,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

    2.癌细胞对该药能产生抗药物,是因为抗药细胞中6-MP不易转变成活性的硫代肌苷酸,或产生后又很快降解之故。

    [药代学]
    1. 6-MP口服吸收良好。静注后迅即可分到各组织,脑脊液中浓度仅为血液浓度的1/20。以原形和代谢物(无效的硫尿酸)经肾排出。

    2.抗痛风药别嘌呤醇(allopurinol)能延缓6-MP的代谢,而使其疗效及毒性增加,故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量。

    [临床应用]对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疗效较好,但起效慢,多用作维持治疗。大剂量治疗绒毛膜上皮癌等也有一定疗效。

    [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多见,少数病人可见黄疸和肝功能障碍,偶见高尿酸症。此外,可能致畸,孕妇慎用。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氟尿嘧啶(5-FU)为抗嘧啶药。

    [药理作用]
    1.5-FU在体内能转变为氟尿嗜啶脱氧核苷酸,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苷酸,从而干扰DNA合成。

    2.据对细胞增殖周期的研究,发现5-FU并非是单纯作用于S期的周期特异性药,对其它期细胞也有作用。

    3.癌细胞对该药能产生抗药性,其原因是:①使5-FU在体内不易变成有效代谢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②癌细胞能代偿性地直接利用外源脱氧胸苷产生脱氧胸苷酸。

    [药代学] 口服吸收学规则。一般静脉给药,血浆半衰期10~20分钟。吸收后分布至全身体液,在瘤组织中的浓度较高,也容易进入脑脊液内。主要在肝内代谢失活,其代谢产物二氢氟尿嘧啶和尿素随尿排出,小部分变为二氧化碳经肺呼出。

    [临床应用] 抗瘤谱较广,最常用于治疗消化道癌症,如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等。对乳腺癌及卵巢癌也有较好的疗效。我国采用大剂量5-FU与更生霉素合并应用治疗绒癌,治愈率较高。

    [主要不良反应] 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若出现严重白细胞降低或严重口腔炎、血性腹泻,则应停药。也可发生脱发、皮炎、皮肤和指甲色素沉着。偶可致小脑性共济失调及肝、肾功能损害,用时多加注意。

    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 C)
    阿糖胞苷的化构与胞嘧啶核苷极相似,是S期抗嘧啶药。
    [药理作用] Ara C能抑制DNA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胞增殖。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在体内先经脱氧胞苷激酶催化成为阿姨胞苷发挥作用。①它抑制二磷酸胞苷转变为二磷酸脱氧胞苷;②抑制DNA多聚酶阻止DNA的合成。其次,阿糖胞苷能直接掺入DNA中干扰DAN复制,使细胞死亡。此外,癌细胞对Ara C能呈现抗药性,可能是因为缺乏脱氧胞苷激酶。也与脱氨酶活性增强有关。

    [药代学] 口服易破坏失效,静注后3~9分钟在血液中就消失一样。主要在肝内被胞苷酸脱氨酶催化为阿糖尿苷而灭活,迅即由尿排出。

    [临床应用] 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首选药。单用时成人缓解率达21~48%,儿童可达56%。与6-MP、CTX、MTX、BNU合并应用,能增强疗效。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不及马利兰,亦可与5-FU等合用治疗消化道癌。

    [主要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较明显,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显著减少。消化造反应较常见,偶有肝功改变,可致转氮酶升高。

    羟基脲(hydroxyurea,HU),
    羟基脲是结构简单的化合物。
    [药理作用] HU能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从而抑制DNA合成。选择性作用于S期细胞,是周期特异性药。

    [药代学] 口服很快吸收,1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6小时消失,能透过红细胞和血脑屏障。

    [临床应用]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确实疗效,对转移性黑色素瘤也有暂时缓解作用。用药后可使瘤细胞集中于G1期,所以常用作同步化药,以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三、抗生素类
    抗癌抗生素的作用大部分是抑制DNA、RNA与蛋白质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
    放线菌D是放线菌产生的多肽类抗生素,国产品称更生霉素(dactinomycin)。
    [药理作用] 放线菌素D能嵌入到DNA双螺旋链中相邻的鸟嘌呤和胞嘧啶(G-C)碱基对之间,与DNA结合形成复合体,阻碍RAN多聚酶的功能,阻止RNA特别是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是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G1期细胞作用更明显,能使G1期细胞向S期转变受阻。

    [药代学] 静注2分钟后85%药物从血中消失,并迅速分布到组织内,在颌下腺、肝、肾中浓度较高。24小时内10~20%药物由尿排出,50~90%由胆汁排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临床应用] 抗瘤谱较窄,对何杰金氏病及神经母细胞瘤疗效突出,对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横纹肌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疗效较好。

    [主要不良反应] 有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在治疗早期即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其后可致全血细胞减少。有局部刺激作用,可致脱发、皮炎、畸胎等。

    博莱霉素(bleomycin BLM)
    博莱霉素是从轮生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得,为多种糖肽的混合物。国产品称争光霉素。
    [药理作用] BLM能抑制DNA的合成,对RN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较少。主要在腺嘌呤-胸腺嘧啶(A-T)配对处与DNA结合,引起DNA单链断裂,阻止DNA复制,干扰细胞分裂与繁殖。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用于G2及M期细胞,并延缓S/G2边界期及G2期时间。

    [药代学] 静注后约30分钟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1.5小时。广泛分布于肝、脾、肾等组织,尤以皮肤、肺、淋巴组织及鳞癌组织中较多。主要经肾排出。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多种上皮癌,尤其对皮肤癌、头颈部癌及外阴和阴茎等鳞状上皮癌有较好疗效。其次对恶性淋巴瘤、宫颈癌、食道癌和肺癌也有一定疗效。此外,也用于治疗牛皮癣及寻常疣。

    [主要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轻微,胃肠道反应也不严重,约1/3患者有发热、脱发等反应。少数患者可有皮肤色素沉着及肺纤维化。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
    丝裂霉素C是从链霉菌培养培养液中分离而异。
    [药理作用] 该药结构中有乙撑亚胺及氨甲酰酯基因,因此有烷化作用。它能与DNA的双链交叉联结,抑制DNA复制,也能使部分DNA断裂。烷化结合点在鸟嘌呤上,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药代学] 该药注射后迅速从血浆中消失。主要由肾排出。
    [临床应用] 抗瘤谱较广,对肺癌、胃癌、肠癌、胰腺癌、乳腺癌、乳腺癌疗效较好。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膀胱癌等也有效。

    阿霉素(adriamycin,doxorubicin,ADM)
    属蒽环类抗生素、能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妨碍转录,抑制RNA合成,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扩瘤谱广,可用于乳癌、卵巢癌、肺癌、胃癌、肝癌、膀胱部及肉瘤等。与其他药合用,疗效较高。

    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口腔炎,早期可出现心律失常,量大时可致心肌损伤。一般总量应限制在550mg/m2以下。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
    为抗生素类抗癌药。能嵌入DNA碱基对中,妨碍DNA功能,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及RNA合成。为周期非特异性药。抗瘤谱较窄,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应定期检查血象和心脏。

    四、激素类
    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睾丸肿瘤和甲状腺癌等,其发生都与相应的激素失调有关。因此,某些激素或其拮抗药,能改变机体的激素水平,从而抑制这些肿瘤的生长,且无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但激素作用广泛,如使用不当,反而有害,必须注意。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 hormones)
    常用制剂为强的松(prednisone)或强的松龙(prednisolone)。
    1.对淋巴组织有抑制作用,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起效快但易产生抗药性,故常与长春碱等合用。
    2.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除降低淋巴细胞数外,尚能缓解并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对其它癌瘤无治疗作用,仅在癌瘤引起发热不退、毒血症明显时,配合有效的抗癌药、抗菌药,短期少量使用以改善症状。如滥用,可因其免疫抑制作用,反可能促使癌瘤扩散。

    雄激素(androgens)
    常用的制剂为丙酸睾丸酮(testosteroni propionas)或氟羟甲基睾丸酮(fluo-xymesterone)。对晚期乳腺癌在未绝经或绝经五年内的病人,以及乳腺癌有骨转移者疗效较好,其理由是:①对抗雌激素作用;②抑制脑垂体促卵泡激素(FSH)的分泌;③在肿瘤细胞上对抗催乳素的作用,不利于乳腺癌的生长;④雄激素本身有蛋白质同化作用,可使晚期癌患者一般状况有改善。

    雌激素(estrogens)
    常用制剂为已烯雌酚(stilbestrol)。对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主要作用机制:①抑制下丘脑及垂体分泌间质细胞刺激素,因而使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睾丸酮减少;②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雄激素;③直接对抗雄激素对前列腺组织的作用。

    雌激素还可用于绝经后7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及男性乳腺癌,或乳腺癌的软组织内转移患者。青年妇女(切除卵巢者除外)因其可促进乳腺癌发展,故禁用。

    三苯氧胺(tamoxifen)
    又名nolvedex,ICI-46474。
    [药理作用] 为合成的抗雌激素药物。实验证明,对雌性大鼠,能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使阴道上皮角化和子宫重量增加,并能防止受精卵着床,延迟排卵。作用机制是三苯氧胺与雌二醇竞争雌激素受体,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癌的促进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临床应用] 晚期乳腺癌,特别对绝经期后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

    [主要不良反应] 面部潮红,外阴搔痒,偶有阴道出血。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均较轻微。少数人可有头痛、体液潴留,长期应用可致视力减退。

    五、植物药和其它药物
    长春碱(vinblastin)
    [药理作用] 长春碱能受体部位与微小管蛋白结合,阻止微小管装配,干扰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何杰金氏病(常与氮芥、强的松等合用)和绒癌(常与甲氨喋呤合用),疗效较好。对乳腺癌、卵巢癌、皮肤癌、睾丸肿瘤也有一定疗效。

    [主要不良反应] 常见有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偶有外周神经症状(指趾端麻木),亦可有体位性低血压。

    长春新碱(vincristin,VCR)
    VCR又名醛基长春碱,作用与长春碱相似。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尤其对儿童此种白血病疗效较好,起效甚快,常与强的松合用作诱导缓解剂。也可与甲氨喋呤、阿糖跑苷及强的松合用,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对何杰金氏病疗效不如长春碱。不良反应与长春碱相似,但骨髓抑制不明显,而外周神经损害较突出。

    喜树碱(camptothecine)和羟喜树碱(10-hydroxcamptothecin)
    [药理作用] 喜树碱和羟喜树碱肿瘤机制相似,可直接破坏DNA并抑制其合成,为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延缓G2/M边界期。与常用抗癌药无交叉抗药性,并有免疫抑制作用。

    [药代学] 静注后,大部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半衰期长,血中可停留6天之久。在大鼠体内分布以胃肠道、骨髓、肾和肿瘤中含量较高。喜树碱主要由尿以原形排出,而羟喜树碱主要从粪便排出,故泌尿系统的反应较喜树碱小。

    [临床应用] 主用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绒毛膜上皮癌和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主要不良反应] 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血尿等。羟喜树碱的不良反应较轻,泌尿系统的症状明显低于喜树碱。

    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
    [药理作用] 国内研究证明,三尖杉酯碱能抑制DNA聚合酶,使多核糖体解聚而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步阶段。它与烷化剂及抗嘌呤类无交叉抗药性。

    [临床应用] 对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完全缓解率高。对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也有效。一般采用静脉缓慢滴注,不宜推注。

    [主要不良反应] 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厌食等,偶有脱发。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心肌损害等反应。

    丙亚胺(razoxane)
    丙亚胺又名抗癌-173,是抗转移药。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作用与一般抗癌药不同,较低剂量即能影响肿瘤周围血管网,减少对肿瘤组织的血流供应,有可能防止癌细胞移入血管腔转移扩散。一般宜小量多次服用。

    2.较大剂量时,分子中双内酰亚胺可能解开而与DNA或蛋白质的-NH2,-SH等结合,发生酰基化,影响DNA复制,阻止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

    [临床应用] 试用于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也用于胃癌、肺癌等的治疗和防止转移。

    [主要不良反应] 有骨髓抑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偶见脱发、肝功能损害。用于抗癌转移的剂量较小,不良反应少见。

    米托坦(mitotane)
    米托坦为邻对滴滴滴(lysodren,O,P′-DDD),为化学结构与DDT近似的化合物。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癌有特效,有效率可达34~54%,其中包括对某些转移病例也有治愈者。

    L-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
    L-门冬酰胺酶是从豚鼠血清和大肠杆菌中提取的酶制剂。
    [药理作用] L-门冬酰胺酶能将血清中门冬酰胺水解为门冬氨酸和氨,从而使某些肿瘤细胞缺乏门冬酰胺,不能合成蛋白质,增殖受阻,而正常细胞能合成门冬酰胺,故受影响较少。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率较高(60%),但不持久。

    [主要不良反应] 厌食、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由于对人体蛋白质合成仍有一定影响,可致纤维蛋白原缺乏和出血。也可引起血浆蛋白低下。偶见过敏反应,用前皮试。

    顺氯氨铂(cis-platinum)
    顺氯氨铂简称DDP,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药理作用] 对实验动物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能使人部分肿瘤消散治愈。本药在体内靠扩散进入细胞内,解离出氯,然后与DNA上的核碱乌嘌呤、腺嘌呤和胞嘧啶形成双链间的交叉联结或单链内两点的联结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较弱。也能抑制有丝分裂。

    [药代学] DDP主要积聚于肝、肾和膀胱,排泄较慢,半衰期为58~73小时,主要以原形由尿排出。

    [临床应用] 抗瘤谱广,对睾丸肿瘤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可达66%;对鼻咽癌、淋巴瘤、膀胱癌、卵巢癌等也有效。

    [主要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及中度骨髓抑制,大剂量可产生耳毒性(耳鸣及听力减退)以及肾损害而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

    甲基苄肼(丙卡马肼,procarbazin)
    在体内释出CH3+,发生烃化作用,使DNA解聚。也可抑制甲基转换,干扰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对何杰金氏病疗效最好,对肺癌及卵巢癌也有效,也可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瘤及黑色素瘤等。

    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神经系统可出现抑郁、共济失调、震颤、惊厥、昏迷。偶有过敏反应、视力障碍、体位性低血压。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