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加减:便秘加全瓜蒌仁30 g,呕吐加姜半夏15 g,疼痛加苏罗子15 g。
方解:《本草纲目》记载藤梨根“治反胃”;鸟不宿有“追风定痛”作用,亦有强壮、健胃、利胆之效;铁刺铃有解毒消肿,活血祛风、益气血之功;龙葵、石打穿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无花果健脾止泻;鬼箭羽、九香虫理气活血止痛。故本方对于腹部疼痛但正气未衰的胃癌病人较适宜。
主治:晚期胃癌。
组成:藤梨根90 g,龙葵60 g,石打穿30 g、鸟不宿30 g,鬼箭羽30 g,铁刺铃60 g,无花果30 g,九香虫9 g。日1剂。水煎服。
7.藤梨根汤解毒活血治胃癌
加减:脾胃虚寒加附子6 g、黄芪12 g、甘草3 g、砂仁6 g,小茴香6 g、厚朴6 g、苍术6 g、陈皮6 g;肚脾不和、气虚血瘀加黄芪12 g、桂枝6 g、五灵脂9 g、生浦黄9 g、砂仁6 g、大枣9 g、防风6 g;脾胃阴虚痰热瘀加玄参24 g、麦门冬24 g、生地黄24 g、鲜白茅根24g、川楝子9 g、枸杞子9 g、海藻9 g、昆布9 g、瓜蒌仁9 g、芦根12 g、北沙参12 g、丹参12 g、黄芪12 g、虎杖12 g、火麻仁12 g、郁李仁12 g、仙鹤草12 g、山药12 g、绍萼梅6 g、生甘草6 g、海参2条。
主解:“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虚者,不可峻补恐气血愈补愈滞。药量不可过大,总以轻量缓进为宜。久郁化热,阴虚痰毒瘀结发热者,亦不可纯投苦寒之品,宜在甘寒养阴清热方剂中加入腥脾健胃之品。本方由的温热之品组成,具有健脾温肾、化瘀散结、活血祛瘀的功用。
主治:阳虚寒湿的胃癌患者。
组成:橘络3g,生半夏9g,生南星9g,炮姜3g,补骨脂12 g,仙灵脾12 g,人参6 g,炒白术9 g,茯苓12 g,生牡蛎30 g,炒鱼鳔9 g,地鳖虫6 g,水蛭3 g,全蝎3 g,蚕茧3 g。日1剂,水煎服。
6.温中化积汤温肾化痰治胃癌
加减:脾胃虚寒者选加砂仁、豆蔻仁、淡附子,重用田三七,酌减白毛藤、沙参、白花蛇、舌草;气血两虚、白细胞降低者选加鸡血藤、女贞子、当归,重用生黄芪;呕血及便血者先用紫珠草、仙鹤草、金银花、血余炭、阿胶、白及;便秘者选加瓜蒌、麻仁、生大黄、肉苁蓉、番泻叶,酌减大枣、田三七、熟地黄;腹泻者选加秦皮、厚朴、黄连、白屈菜、酌减白花蛇舌草、白毛藤;食欲的振者选加谷麦芽、山楂、鸡内金、建曲、酌减熟地、大枣;疼痛者选加元胡、乌药;水肿,选加车前子、茯苓皮、猪苓、泽泻、幽门梗阻、吐出酸味食物选加旋覆式、代赭石、生半夏、吴茱萸,酌减熟地黄、枸杞子、大枣、黄精。
方解:方中用四君子汤扶正培本,调理脾胃;黄芪、熟地黄、枸杞子补气益血,填精补肾;芡实、莲肉、大枣和中健胃,保护胃肠粘膜,增强消化功能;毛藤、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癌抑癌;田三七活血化瘀,消癥化结,有直接抑癌作用;羊肚枣含多种消化酶,能醒脾健胃,增强消化和吸收。诸药平常,配伍微妙,既可扶正,双能祛邪,是治疗胃癌安全有效的方剂。
主治:中、晚期胃癌。
组成: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2 g,甘草3 g,黄芪15 g,熟地黄15 g,黄精12 g,白毛藤30 g,白花蛇舌草30 g,芡实15 g,田三七(研冲)15 g,大枣6枚,沙参10 g,羊肚枣10 g,枸杞子9 g。日1剂,水煎服。
5.理胃化结汤养血消肿治胃癌
方解:胃癌患者有食积、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等不同的病理表现,但食积每每见到,所以消食导滞是治疗胃癌的常驻法。方中炒楂曲、炒麦芽、鸡内金、陈皮、枳壳等均是消食导滞之品。
主治:胃癌。
组成:炒山楂9 g,六神曲9 g,炒麦芽15 g,鸡内金9 g,陈皮9 g,木香9 g,枳壳9 g,煅瓦楞30 g,川楝子9 g,延胡索15 g,丹参15 g,桃仁6 g,赤芍9 g,海藻12 g,牡蛎30 g,夏枯草15 g,党参12 g,黄芪9 g,蒲黄9 g,白芍12 g,仙鹤草30 g,白肪4.5 g。日1剂,水煎服。
4.消积导滞汤软坚散结治胃癌
方解:胃癌患者经化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消化吸收和骨髓造血功能。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本方用党、白术健脾胃;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补养肝肾。故本方具有健脾补肾之功效,增强消化吸收和骨髓造血的功能,提高抗病的能力。根据临床的实验研究,本方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白细胞的作用,故本方治疗化疗后的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胃癌。
组成:党参15 g,白术9 g,枸杞子15 g,女贞子15 g,菟丝子9 g,补骨脂9 g。日1剂,水煎服。
3.健脾补肾汤扶正治胃癌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薏芯仁、陈皮益气健脾利湿;生半夏、菝葜、狼毒化痰软坚,通纯消肿。狼毒辛平,有大毒,破积攻坚,祛痰散结止痛,谓“治痰饮、 癥瘕”。动物实验证明,狼毒对肿瘤细胞有一定抑瘤作用。
主治:胃癌。
组成:党参12~20g,黄芪15~20g,白术15 g,薏芯仁30 g,生半夏15 g,菝葜30 g,狼毒3 g,陈皮6 g,甘草3 g。日1剂,水煎服。
2.健脾散结汤扶正、祛邪治胃癌
加减:脾肾两虚加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砂仁、木香、扁豆、生薏芯仁、补骨脂、薜荔果、焦山楂、焦六曲、鸡内金等温肾和胃药;胃热伤阴加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川石斛、枸杞子、瓜蒌仁、黄连等养阴清热药;肚胃不和加柴胡、赤芍、白芍、枳壳、枸橘李、降香、木香、月季花、沉香曲等理气降逆药;有瘀结加夏枯草、海藻、瓦楞子等软坚散结药;瘀滞疼痛加徐长徐长卿、乳香、没药、延胡索、金铃子、失笑散、马钱子、参三七等行气化瘀药;痰湿积滞加槟榔、谷麦芽、生山楂、六神曲、鸡内金、胆南星、法半夏等化痰消滞药;例秘加瓜蒌仁、火麻仁、大黄;呕血、便血加仙鹤草、白及、生地榆、血余炭、血见愁、参三七;呕吐频繁加旋覆花、代赭石、生半夏、姜竹菇、荜澄茄、呕逆加刀喜壳、楷杷叶、公丁香、柿蒂、韭菜子;气血两虚加黄芪、人参、当归、白芍、阿胶。
方解:中医认为胃癌乃由于情志抑郁、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痰气凝滞、瘀毒内结而成。临床虽有脾肾两虚、胃热伤阴和肝胃不和等类型,但痰瘀毒聚为其共同的病理,故以活血理气、解毒消积的本方为主,结合辨证酌情活用温肾健脾、养阴清热、理气降逆、化瘀软坚、消食导滞等药,以扶助正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使攻中有补、攻补兼施,所以治疗胃癌在改善症状、控制癌瘤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不诒:胃癌。
组成:八月札5g,藤梨根30 g,石打穿30 g,白花蛇舌草30 g,菝葜30 g,野葡萄藤30 g,红藤15 g,白毛藤30 g。日1剂,水煎服。
1.八月野藤汤理气活血、解毒消积治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