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同其他癌症的治疗一样,对胃癌的治疗最有意义的是早期发现。陈教授认为:“预防总比治病更重要,对胃癌,同样要‘防’字当头。重视预防才可能早期发现胃癌,为手术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也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这里,陈教授介绍了几种对预防胃癌有益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牛奶以及奶制品,对养护胃确实有好处。在饮食方面,他特别建议人们常吃一些食用醋、大蒜,大蒜中的某种物质对抗癌,特别是对预防胃癌有益。陈教授还说:“不少人认为胃肠患病后最怕刺激,不敢吃辣,其实这也不全面,大家都知道,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的人普遍喜欢吃辣,但这些地区并不是胃癌的多发地区。” 任何疾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胃癌发生的原因虽然还不十分明了,但同样存在一些诱发因素,那么,了解这些有害因素,无疑对预防胃癌有着重要意义,陈教授在这方面也作了详细介绍。他说,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比较密切的是一些生活因素,包括饮食习惯和不良行为,比如,研究表明,经常食用烟熏的食物,如熏肉、熏鱼之类,与胃癌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过多地食用腌菜或者饮食过咸的人,发生胃癌的比例也要高一些;此外,吸烟者中发生胃癌的也比不吸烟者要多,这表明吸烟和胃癌有关。据此,陈教授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胃癌可以看作是一种‘习惯和行为性疾病’。” 至于胃炎,包括人们非常害怕的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也较少见。对此,及时求医检查、明确诊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经过确诊的胃溃疡,恶变成胃癌的可能性也较小,因而也不要过分担忧。但是,最危险的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胃溃疡的明确诊断与胃癌的明确诊断,目前还不是很容易的事,临床上,有的病人被诊断为胃癌,但手术时发现是一般的胃溃疡;也有的病人被诊断为胃溃疡,但手术时发现是胃癌。因此,陈教授建议:胃溃疡的患者要在平时特别留意,做到坚持随访,特别是在发生症状时要及时请教医生,以免耽误正常的诊断治疗。 长期以来,人们当中有这样的说法: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等最常见的疾病,可能会发展为胃癌。陈教授对此作了详细的解释:首先,十二指肠溃疡,是不会恶变成胃癌的,这一点,国内外学者通过多年的长期研究已经得到足够的证据,生活中很多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已经生存了10多年甚至更长,这也是很好的证明。因此,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大可不必紧张。 陈教授说:“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无论从预防的角度还是从治疗的角度讲,对待疾病的检查和治疗,病人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且,越是主动积极,预防的意义就越大,治疗的效果就越好。”由此,他特别提醒一点:没有规律的上腹疼痛,是胃癌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的注意。至于胃癌与上腹疼痛的关联,陈教授这样解释:胃癌患者常常合并有慢性胃炎,因而出现上腹不适、心窝部隐痛、腹胀或沉重感。如果按胃炎或溃疡病进行治疗,上述症状也可能暂时缓解,所以患者很容易放松了警惕,结果,一旦病情继续发展,出现了吐血、呕吐等症状时,病情很可能已经到了晚期。所以他告诫:如果40岁以上的人出现了腹痛等症状,服药后得到缓解,但短期内症状又反复发作的人,就必须认真对待,细致检查,千万不能“无所谓”,以免贻误诊断。 采访中,陈教授针对人们对胃癌的了解不多,甚至存在某种误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胃癌确实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常见恶性疾病,但是,人们也不能过于恐惧,更不能在没有足够理由的情况下轻易地放弃治疗。他说,目前人们对待胃癌的态度上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非常害怕,一得上胃癌就惶恐不安,这种态度的结果,导致了一些病人的消极心理,不积极求医,或者对治疗不抱希望,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结果使病情加重,或者影响了治疗效果。另一种是预防意识上的淡漠态度,这种人对胃肠等消化系疾病不在乎,缺乏预防观念,在胃肠发生不适或者症状不明显、不严重的时候不去主动求医检查,结果失去了早期发现胃癌的可能性,使治疗失去了宝贵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在谈到有效治疗的问题时,陈教授特别强调:以往形成的“胃癌患者手术后化疗效果不理想、化疗价值也不大”的看法,不一定正确。陈教授通过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手术后的局部插管化疗、全身化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是巩固手术效果必不可少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不仅不能放弃,而且应该特别重视。 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中、晚期胃癌的患者就完全绝望了。陈教授说: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这些发展和进步,也必然带来临床上对胃癌治疗方法上的改进和更新,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延长生命。陈教授在胃癌、特别是晚期胃癌的治疗方面探索了多年,从1988年起,他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并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手术规范,提高了胃癌的治疗效果,从近几年接受手术的60多例病人的治疗结果看,5年以上存活者占45%左右,明显高于他以往治疗胃癌的有效率,这表明,尽管中晚期胃癌的死亡率很高,但只要治疗及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是完全有可能的。 陈教授谈到,医学上把胃癌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就属于早期,而胃癌的治疗,发现得越早,治疗的效果就越好。然而,能够在胃癌的早期就被正确诊断的患者,只占全部胃癌患者的4%多一点,这就是说,有96%左右的患者在发现胃癌时,已经处于中期或晚期了,随着宝贵的手术机会的失去,治疗也就难以奏效。 陈教授介绍说,胃癌在恶性肿瘤中是发病率极高和死亡人数极多的一种疾病,仅在我国,每年因胃癌而死亡的就有16万人。这样的数字同时也折射出一个问题:胃癌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不理想的呢?陈教授认为,诊断技术的局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当多的胃癌患者不能够早期发现,这往往使治疗技术“有劲也使不上”。(了解更多胃病知识,尽在“打响保胃战”) 或许,是人们对胃肠道疾病,特别是对胃癌的熟悉和担忧,使得不少人在这些疾病发生时往往因为精神紧张而不知所措,还有的患者听信一些不科学的说法导致求医、治疗中的一些不正常心理。那么,胃肠道疾病和胃癌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疾病?近日,记者就人们关心和模糊的一些问题请教了我国知名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主任陈道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