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围绕叶酸与预防消化道
肿瘤关系的研究,被SCI收入论文15篇,并荣获2005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世纪90年代初,仁济医院房静远和朱舜时两教授领衔的课题小组,受美国人用叶酸预防
结肠癌启发,开始进行叶酸干预犬
胃癌发生的实验。当时一共16只犬,都给予ENNG致癌剂诱发胃癌。其中8只犬使用叶酸干预,而另外8只犬未用叶酸干预。15个月后,胃镜检查发现,没有使用叶酸干预的那组犬都患了胃癌,而叶酸干预组中只有3只患了胃癌,叶酸胃癌且肿瘤较小。
叶酸,一粒很不起眼的白色药片,过去几十年它的临床应用只是治疗贫血和神经管发育不全。最近10多年来,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及其团队,聚焦在这种水溶性维生素上,从细胞学研究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研究,证明了叶酸治疗萎缩性胃炎从而预防胃癌的疗效。这是国际上首次将叶酸用于防治这类疾病。
目前,叶酸胃癌全球胃癌死亡者每年超过60万人。在上海地区,胃癌发生率在男、女性人群中分别次于肺癌和乳腺癌而居第二位。由于胃癌早期症状很难与一般胃病区别,我国目前仅可发现10%左右的早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主要的胃癌前疾病,其发生胃癌可能性达1%—5%。75%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叶酸胃癌如不治疗会在8个月内迅速演变为早期胃癌。
与此同时,实验也在临床中进行。专家发现胃癌患者的血清叶酸值显着低于正常人,就用叶酸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4例对照组中,发生胃癌3例、结肠及食管癌各1例,而44例叶酸治疗组中未发生任何胃肠肿瘤。此后,又用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累计10多万例次,并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研究组7年和10年的随访证实,叶酸对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甚至异型增生的疗效显着,有效降低了胃癌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