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胃癌防治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胃癌防治战略中要选择发病学防治,即采用有效的筛查方法,使胃癌患者得以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但我国的早期胃癌诊断现状很不理想。以上海为例,每年全市共新诊断胃癌5500例左右,特点为诊断时早期比例小,晚期比例大,死亡率高,生存率低。确诊时的Ⅰ期病例很少,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徘徊在4%~5.5%之间。上世纪90年代的胃癌5年生存率为18%~19%。 最新资料显示,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胃癌3年生存率提高了10%。
早期胃癌患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超过90%,其中始发阶段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10年生存率可达100%。因此,胃癌的早期、及时、准确检出,对于降低胃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每年有近20多万新发胃癌病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7.2%,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胃癌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也居各类癌症死亡的首位,每年约16万人死于胃癌。
我国胃癌现状可以概括为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