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烷化刺类 属细胞毒素,可破坏DNA、干扰细胞增殖,终致细胞死亡。其中,环磷酰胺:主治
肺癌、淋巴肉瘤、
鼻咽癌等,一个疗程总剂量为8~12g;噻替派:治疗乳癌、淋巴肉瘤等有效,肌内或静脉注射,也可作腔内冲洗,膀胱内灌注等。
(四)免疫疗法
通过刺激宿主的免疫机制,促使
肿瘤消散。
良性肿瘤凡部位重要,易恶变或近期内生长较快,出现症状者,应及早切除;肿瘤较小,部位不重要,生长缓慢,需定期检查。临界肿瘤必须尽早彻底切除。恶性肿瘤应从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和消除肿瘤两方面着手,采用心理、手术、化疗、放疗、免疫、中草药、全身支持及对症处理等综合疗法。
(一)手术疗法良性肿瘤
2.姑息手术 恶性肿瘤晚期或病人全身情况不允许根治时,非彻底性肿瘤切除,改道、缝扎肿瘤的营养血管,亦可采取部分肿瘤切除,任其肿瘤残留称“减负荷”手术。
2.抗代谢类 可封闭某些重要的酶系,阻断DNA和蛋白质合成。代表药物为5-氟尿嘧啶:广泛用予
肝癌、
胃癌、大肠癌、乳癌。此类药还有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
(五)中草药疗法
对肿瘤病人首选的局部治疗。
可使部分绒癌、
白血病等患者获得临床治愈。主要用于微小残余或微转移瘤的全身辅助性治疗。目前所用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体内增殖较快的正常细胞,故毒性较大:可抑制骨髓,并常致
脱发,消化道反应明显,免疫力降低易并发感染,或引起药物性肝、肾、脑损害等。
化疗必须联合用药,多疗程用药(两疗程之间,至少间隔4~6周)。
1.良性肿瘤根治手术 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包括彻底切除肿瘤,充分清扫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尽量杀灭手术残留的肿瘤细胞等三环节。包括改良根治术,超根治术。切线距离肿瘤边缘,通常癌为5~7cm,软组织肉瘤为3~5cm,骨肉瘤宜高位截肢或高位关节离断;肉瘤很少经淋巴转移,一般不作区域淋巴清扫。现多进行改良根治术。
6.其他类 PDD(顺铂)、7-门冬酰胺酶、PCZ(甲基苄肼)等。考试大网站整理
放射线能抑制、破坏增殖迅速的肿瘤细胞,方法有:外照射和内照射。当血小板或血红蛋白或白细胞少于一定数值,应暂停照射。
5.激素类 指氢化可的松、甲状腺素、丙酸睾丸素、乙烯雌酚等。手术切除性腺的疗法与激素使用原理相同,目的都在于人为地扰乱原来适宜肿瘤细胞增殖的内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3.抗生素类 主要从放射菌族中提炼而得,,通过干扰细胞代谢,来抑制或破坏肿瘤细胞。其中丝裂霉素常用于治疗肺癌、淋巴肉瘤等;博来霉素可治
皮肤癌、阴茎癌。此外,还有阿霉素、放线菌素D等。一般联合用药。
肿瘤的生长部位和范围、对放射线的敏感度,直接影响放疗的效果:造血系统肿瘤、性腺肿瘤、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小脑髓母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对放射线敏感;鼻咽癌、食管癌、乳癌、肺癌、皮肤癌等,对放射线中度敏感;胃癌、大肠癌、软组织肉瘤等对放射线敏感性差,但低敏并非无治疗价值,术前照射、术后辅以放疗,往往能提高疗效。
局部用药包括瘤面涂抹、腔内注射、瘤内注射、动脉插管注射或滴注等。肿瘤部位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轻,多联合应用抗肿瘤药2~3种。
抗肿瘤药的具体用法: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肿瘤的特性而定,给药途径可静脉、肌注、口服或局部。并酌情选择大剂量冲击疗法(3~4周给药1次,毒性较大)、中量尖端疗法(每周1~2次,4~5周为一疗程)、小剂量维持疗法(每日或间日给药1次)。
(三)放射疗法
4.植物药类(生物碱类) 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常用长春新碱,主治肺癌、淋巴肉瘤。此外,还有长春碱、羟喜树碱等。
临床上较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有:
(二)化学疗法
可改善机体全身情况,提高免疫能力。
莪术、
猪苓、三尖杉等中草药,尚含有抗瘤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