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红细胞生成素能很好耐受。但研究者提醒,“应避免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过度”,以及“如果血红蛋白水平达到14 g/dL应停掉此药”。
他们研究了60名III期食管癌病人,其中30人放疗期间接受了红细胞生成素((150 IU/kg,每周三次),30人没有。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时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3 g/dL,大于14 g/dL时停止治疗。结果红细胞生成素组67%的病人放疗期间血红蛋白保持在正常水平(12-14 g/dL),而非红细胞生成素组只有10%。前组的血红蛋白平均每周增加4 g/dL,后组平均每周下降0.4 g/dL。另外,前组的局部控制也明显更好(一年时为66%和38%),且总生存有更好的倾向(43%和38%)。
“以前已证明血红蛋白12-14 g/dL对肿瘤氧合、放射敏感性和预后是最好的”,德国Hamburg-Eppendorf大学医院的拉迪斯(Dirk Rades)和同事在6月1日《癌症》杂志(Cancer 2005;103:2274-2279)上指出。
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III期食管癌放疗期间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有效维持了最佳血红蛋白水平,并显著改善了局部控制,总生存很可能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