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2005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委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对于食管癌的筛查建议两种方案,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1)最佳方案:直接开展内镜筛查,应用内镜检查及碘染色,并进行指示性活检,这种方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以查出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和很早期的食管粘膜内癌,很少漏诊。这是一次性完成筛查和诊断的两步工作。这种方法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医技操作,需培养一支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技人员,以保证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建议在经济情况较好的食管癌高发地区开展。(2)初级方案:采用细胞学初筛与内镜检查确诊相结合的方案。首先开展细胞学拉网初筛,对细胞学诊断为SSI或ASCUS—N(美国液基细胞学标准)以上者,再进行内镜检查做出组织学诊断。该方案虽然所选初筛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但操作简单,可大大降低筛查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浓聚高危人群,适用于卫生资源欠缺的食管癌高发地区。
1960年,河南医学院沈琼教授发明“双腔管带网气囊”进行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大量早期食管癌患者并得到根治,开创了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普查的新阶段,食管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从此开始,并在全国食管癌高发区推广应用。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实现食管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里程碑,不仅推动了食管癌病理组织学、X线影像学和外科学的发展,同时还推动了食管癌发病学和病因学研究的进展。1980年代后,随着纤维内镜、电子内镜和染色方法的推广和普及,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方法的应用逐渐减少。王国清1995年在437个食管癌高危人群中进行了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和内镜检查双盲对比研究,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食管癌的敏感度为44%,特异度为99%;2002年在742个食管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的双盲对比研究中,细胞学诊断引入美国液基细胞学标准。用ASCUS—N(4类)为判定指标,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上升到78.6%。与内镜检查辅以食管粘膜染色及活检病理检查相比,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偏低,但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将高危人群浓聚到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