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食管癌)的分期分型主要目的是有利于治疗,通常将食道癌分为早、中、晚三期表示病情的轻重,早期仅是局部病变,通过西医手术基本可以治愈,在食管分期分型上主要侧重西医分型。确诊的食道癌患者中以中晚期患者为主,且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根治切除率及3年生存率均低,预后差。通常取中西医各自优势,中西医联合治疗,在食道癌(食管癌)分期分型上多采用中医西医两种方式。
一、西医分期分型
按照部位分型:对食道癌(食管癌)患者内镜下及手术中按部位分上、中、下三段,上段指食管入口至主动脉弓上缘平面为界, 中段以主动脉弓上缘至肺下静脉下缘为界,下段由肺下静脉下缘至胃贲门处。
内镜分型5早期分为平坦型、凹陷型、隆起型;中晚期分为肿块浸润型、肿块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周围缩窄型。
病理组织学分型:鳞癌、腺癌、腺鳞癌。食管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为主,共占83。93%,。内镜下分型以肿块浸润型多见。而病理组织学分型以低、中分化鳞癌为主。
临床治疗一般多可区分为局部型、局部转移型(
肿瘤已侵犯至食管以外或附近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型。
二、中医分期分型
食道癌(食管癌)属于中医“噎膈”范畴,其发病与痰瘀交结、脾肾亏虚有关, 治疗原则为除痰祛瘀、健脾益肾补气。 在治疗方面, 先察其标本虚实, 抓住痰、瘀、虚这主要病理。
病程初起或体质强壮者, 宜以理气除痰、袪瘀解毒为主、辅以健脾益气; 久病则多有体虚衰弱, 久病及肾,治疗上宜以健脾益肾为主。
(1)痰湿内阻者, 症见吞咽梗阻, 进食不畅, 胸隔痞闷, 伴有胸痛隐隐, 疲倦乏
力, 纳呆, 大便溏, 舌质淡胖, 苔白腻, 脉滑。 治宜健脾理气, 燥湿化痰。
(2)气滞血瘀者, 症见进食梗阻,食不得下, 甚至水饮难下, 食后即吐, 吐物如豆汁, 胸隔疼痛或痛连肩背, 便如羊屎, 形体消瘦,面色晦暗, 肌肤甲错, 舌质暗红, 或有瘀点瘀斑,苔薄黄, 脉涩或弦细。 治宜治宜理气化痰, 活血袪瘀。
(3)津亏血枯者, 症见进食梗涩难下, 甚至水饮难咽, 形体消瘦, 口干咽燥, 五心烦热, 大
便秘结, 舌质红干, 或带裂纹,无苔或薄黄苔, 脉弦细。 治宜养阴生津, 补血润燥。 (4)晚期食管癌气虚阳微者, 症见饮食难下, 泛吐清涎, 形体消瘦,面色泛白, 形寒肢冷, 面浮足肿, 舌质暗淡, 苔薄白, 脉沉细。 治宜健脾益肾, 温阳散结。 方以健脾益肾方加减, 药如
党参、
黄芪、
白术等。
三、中医辨证分型与方药的西医现代方法研究
食管癌为西医名称,中医无此名称,属中医“噎膈”范畴。有必要研究这一西医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并为食管癌提出了主要中医证型,对证治疗,进而体现当前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十六字法则:“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如能用这一原则去指导临床研究和诊疗实践,则无疑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体系中建立起病证结合的框架,从而为中医逐步现代化开创十分实际的途径。同时也有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1、中医食管癌舌诊的现代研究
观察舌苔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舌苔脱落细胞学对舌诊的量化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正常与异常的舌苔脱落细胞学研究,舌苔脱落细胞学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证实了根据中医舌诊对食管癌进行辨证分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应用脱落细胞学技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舌脱落细胞检测。结果发现:食管癌患者较常见异常角化细胞,而角化细胞却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气虚阳微证以角化前细胞增多为主,阴虚证以完全角化细胞增多为主,而痰湿证和血瘀证两组则角化前细胞和完全角化细胞增多,食管癌舌脱落细胞的变化,为舌诊早期诊断食管癌提供了客观依据。
2、治疗食管癌常用健脾中药黄芪、党参的现代药理研究
黄芪、党参可诱生IL-2、IFN的产生,从而可介导肿瘤细胞发生APO(细胞凋亡)或增加TNF(肿瘤坏死因子)诱导hPO发生的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之目的。近年研究显示,有些中医药能调控转录因子的表达, 阻断癌细胞的增殖; 亦可降低放疗食管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食管癌浸润和转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