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基本同女性乳腺癌治疗相同,但应结合老年人特点尽可能地实施并发症少对肌体影响小及副反应低的治疗方案〔5〕。手术应宜首选改良根治术。其与根治术疗效已无统计学差异。但若癌肿侵及胸肌时仍以根治术为基础。围手术期应对其合并症严格积极地处理。瘤体较大者可行新辅助治疗,使
肿瘤降级后改行相应术式〔6〕。但保乳手术对老年男性患者不适用。这是因为其腺体少、病程长。淋巴结转移发生较早等因素。故围手术期应注意:(1)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如慢阻肺、心功能衰竭、
肝功能损伤、
糖尿病等增加手术、麻醉安全性。(2)麻醉宜选择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恢复快的方式如硬膜外麻醉等。(3)术式选择以打击小但达到根治目的术式,若切口张力较大取皮及植皮宜同步进行。(4)由于男性胸肌较发达,改良根治术腋窝第3组淋巴结及胸肌间淋巴结清扫较困难,可采取部分胸肌切断后修补及局部应用加量局麻方式。(5)男性上肢肌肉发达,腋静脉较粗,周边组织松弛,不可轻心快速清扫腋静脉周围致其损伤。术后辅助治疗的开展,化疗宜选用对心脏、肾脏毒性较小的方案较为安全。尤其对伴随疾病应选用无加重其损伤的药物。且总剂量应低于正常成人的5%,不宜水化〔7〕。结合老年男性乳腺癌特点,内分泌治疗尤为重要,且副损伤较小,疗效十分肯定,内分泌治疗应以芳香化酶抑制剂为主,此法副损伤较少,对肺及免疫功能无影响〔8〕。
男性乳腺癌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老年男性乳腺癌与内分泌关系密切。其雄激素分泌量减少,前列腺素水平增高及伴随慢性疾病如肝脏功能损伤,消耗性疾病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均为其致病因素中不可忽略的因素〔2〕。亦有学者认为伴有男性乳腺病史者,长时间局部组织生长、发育异常,亦是致病因素之一〔3〕。
2 结果
老年男性患乳腺癌14例临床分析
老年男性患乳腺癌较女性发病率低,约占女性的0?8%。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1〕。治疗方法目前国际上尚无“金标准”。本文通过14例老年男性乳腺癌治疗经验的分析,旨在为规范老年男性患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明显高于女性,本组平均62岁,国内文献报道平均年龄约57?2岁,北欧及美洲地区平均64?8岁,非洲平均51?4岁。均比相应地区女性高12岁左右。而其首发症状多为乳腺包块,亦有伴局部炎性改变者。较女性而言,局部胀痛者较多。由于男性腺体组织较少且皮下脂肪含量较女性少。故肿块易被视诊及触诊发现。由于对本病认识较低。往往经非对症治疗较长时间无效后来就诊。这样导致癌瘤体积增长。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其局部皮肤、乳晕、胸肌直接浸润明显,远隔脏器转移发生率高。前哨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2%,高于女性近20%〔4〕,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较多。其受体阳性率高于
绝经期妇女。本组病例肿瘤生物学行为、合并症的发生、淋巴结转移率,10年存活率与近期有关文献报道基本相同。生存率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资料 1995~2005年我院共收治老年男性乳腺癌14例,同期诊治女性乳腺癌1047例,约占1%,本组男性患者年龄46~77岁,平均62岁,其中以58~65岁者居多,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2个月~8年。其中1年以内7例,1~3年6例,3年以上1例,最长病史8年,既往有男性乳腺发育症史4例,男性乳腺增殖症1例,全部病例均以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包块位于左乳6例,右乳8例。肿块直径<2 cm 2例,直径2~5 cm 12例。距乳晕区2 cm以内8例,位于外上象限者6例。与皮肤及胸肌浸润固定的2例。伴乳头溢液1例,术前体检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全部病人均为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乳腺癌。
3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术中植皮1例。11例行改良根治术。术后10例行1~6个周期化疗,1例化疗后辅以单野放疗,总剂量40 Gy。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化疗后3例服用三苯氧胺10 mg,每日2次。持续2~5年(中位随访18个月)。1例服来曲唑2?5 mg/d,2年。
1 对象与方法
3?2 临床特点
3?3 治疗方法
3?1 病因学及发病率
男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雌激素
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癌9例,小叶癌2例、黏液癌1例、单纯癌2例、4例雌激素受体阳性。6例有1~10枚腋窝淋巴结转移,大于9枚者1例。以ATCC提出的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例。
1例病人术后11个月死亡,1例Ⅱ期病例失访,1例Ⅲ期病人2年后发生骨转移而死亡。其余11例生存4~10年,10年存活率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