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乳腺癌 > 正文

乳腺癌护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9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二位,仅次于宫颈癌。在西方国家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乳腺癌的发病率占位偏前,而死亡率偏后,证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好。40~59岁是乳腺癌最好发年龄。

    1、病因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1)卵巢功能:乳腺在生理上受卵巢激素调节,雌激素是刺激乳腺发育的基本因素,亦是致癌的先决条件之一。卵巢功能与乳腺癌发生有因果关系,曾行双卵巢切除者患乳腺癌者少。
    (2)组织学分类:可分为浸润性癌和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可分为小叶浸润性癌、腺管癌、腺样囊性癌、实性癌、髓样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乳头癌性湿疹等。非浸润性癌,癌瘤仅限于乳管或腺泡内,未突出基底膜。常见有小叶原位癌、管内癌、管内乳头状癌。

    2。分类
    (1)大体分类:可分为粉刺样型管内癌、髓样癌、乳头状癌、乳头癌性皮疹。
    (2)组织学分类:可分为浸润性癌和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可分为小叶浸润性癌、腺管癌、腺样囊性癌、实性癌、髓样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磷状细胞癌,乳头癌性湿疹等。非浸润性癌,癌瘤仅限于乳管或腺泡内,未突出基底膜。常见有小叶原位癌、管内癌、管内乳头状癌。

    3、临床表现
    (1)肿块;大多为单发结节,边缘不规则,质较硬韧。癌瘤仅限于乳腺实质内,可活动,若侵犯胸壁则固定。以乳腺外上方为好发部位。
    (2)疼痛:有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偶发、阵发或持续性。多为隐痛、钝痛、牵拉痛或刺痛。
    (3)被履皮肤:表面皮肤改变与肿瘤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初期或深位,表现皮肤多正常,癌瘤表浅,早期亦可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凹陷,称“酒窝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皮肤水肿发生桔皮样变,此为晚期征象。
    (4)乳腺轮廓改变:正常乳腺有完整的弧形轮廓。此种弧形缺损或异常,常为早期表现。
    (5)乳头溢液:乳头溢液中为血性、浆液性、水样溢液者癌的发病率高。粘液性溢液多为良性疾病。乳头溢液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6)乳头改变:逐渐加重的乳头回缩和固定常为乳腺癌的表现,此时患侧乳头常较健侧升高。

    4、诊断
    (1)病史:包括家族史、婚育史、月经情况、哺乳史、乳腺疾患史、乳腺外伤、乳头有无溢液或糜烂、疼痛与月经有无关系等。
    (2)体征:首先观察两侧乳腺是否位于同一水平面。其次观察乳头皮肤改变、乳头回缩、乳腺皮肤炎性样表现、桔皮样水肿、卫星结节等。再检查肿瘤质地、活动度、边界。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
    (3)细胞学诊断:
    ①针吸活检:适用于较大肿瘤。此法简单易行,有相当大诊断准确率。
    ②切除活检:适用于小肿瘤。在准备好根治的条件下。
    ③乳头刮片:在乳头有糜烂、溃疡时。
    ④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对早期管内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4)X线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颇高,可达95%以上。X线检查是普查时筛选乳腺癌的一种有力的辅助方法。
    (5)导管造影:适用于乳头溢液者,对鉴别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
    (6)超声检查:乳腺癌一般呈不均质的弱回声肿块,形态不规整、边缘凹凸不平或有角状突起。
    (7)晶体热图检查:乳腺的异常代谢比正常高,癌区常有血管增生,因此癌灶较正常组织温度高,对接近体表的乳腺癌可利用液晶膜反映局部温度差异,产生乳腺癌的液晶热图象。

    5、治疗与护理
    手术治疗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传统根治术:主要用于浸润性癌,临床Ⅱ期晚及Ⅲ期病人;改良根治术:主要用于非浸润性癌或Ⅰ期浸润性癌,Ⅱ期临床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者;全乳切除:对于高龄或有其它疾病不易行根治术,晚期肿瘤局部破溃为减轻患者痛苦可行此手术,术后可配合放疗或化疗全乳术合并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Ⅱ期患者及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行放疗;乳房再造:目前对乳腺癌手术是否同时进行乳房再造,尚有不同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Ⅰ期乳房再造不影响乳腺癌的治愈率。手术既切除了肿瘤,又填补了身体缺损,赋予患者近似正常的乳房外形,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可以提高抗肿瘤的能力。放疗指征广,但早期乳腺癌放疗效果不如手术好。放疗适用于Ⅰ、Ⅱ期乳腺癌局部肿瘤切除术后或切检后,Ⅱ、Ⅲ期乳腺癌行根治术后,锁上内乳淋巴区域预防性放疗或不能手术去势及放射去势。手术去势效果更佳。据国内外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乳腺癌根治术后同时进行双侧卵巢去势术对提高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率有明显效果,术后10年生存率可提高10%以上。

    (1)乳腺癌手术切除,术后会有胸廓的改变,病人思想负担重,对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有顾虑。应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还应在术前进行心理康复护理,讲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训练内容。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因术后加压包扎,患者往往有呼吸紧迫感,应做好解释工作。
    (3)乳腺癌根治后加压包扎时将患侧上肢同时固定,因此术后肘部应垫一软枕。病人患肢会有肿胀感,应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应仔细观察患肢血运情况。
    (4)半卧位:可使呼吸通畅,有利于引流。
    (5)保持引流管通畅: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积液,术后放置皮下引流管,回病房后即接通负压吸引。负压吸引有助于创面渗液减少,使皮瓣紧贴胸壁形成新的血液循环。负压不宜过大,以防引流管瘪塌和软组织损伤。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数量,术后第1天一般为50~100ml渗出液。
    (6)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受到障碍,给病人生活上带来很大困难。应经常巡视病人,协助患者生活上的各种需要。并且应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7)乳腺癌根治术后,极少数患者因腋窝淋巴结清扫,淋巴回流受阻,腋静脉回流不畅,可造成患侧上肢水肿。此时应将患侧上肢用三角巾吊于胸前,同时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增加再生能力强的淋巴管形成侧枝,使淋巴液回流畅通,减轻患侧上肢水肿。
    (8)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①术后1~2天为卧床期,可做伸指、握拳、屈腕、屈肘等锻炼。
    ②术后3~4天练屈肘。
    ③术后5天练习患侧手掌扪对侧肩及同侧耳廓。
    ④术后9~10天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即屈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健侧手掌扶托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肢,直至与肩平。
    ⑤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时可低头位,逐渐达抬头挺胸位,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功能。
    ⑥出院后锻炼,有上肢旋转运动,扩胸运动等。每日1~3次,每次30分钟,避免过劳,循序渐进。如有特殊情况可减少锻炼次数和时间,但不可间断。
    ⑦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有计划的做一些提、拉、抬、举等各种锻炼,以增强患肢力量。坚持锻炼,患侧上肢功能接近健侧者可达95%以上。

    7、预防
    普及防癌知识,推广妇女自我检查法。乳腺自我检查法,每月检查一次,两次月经之间为宜,可大大提高早期发现率。对高风险人群:家族中有乳腺癌者,一侧曾患乳腺癌者,曾有过乳腺良性疾患史者,未婚或已婚未育者,40~60岁的妇女应每年普查一次,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