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以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其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
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
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部位及病期有关。据报道,病灶位于外侧的乳癌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12?9%,病灶位于中央者其转移率为22%,病灶位于内侧者转移率为21?9%。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亦增高。
③激素受体的测定可作为手术后制定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对于绝经前或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及
肿瘤发展较快的病人,以辅助性化疗为主,而激素受体阳性者特别是绝经后的乳腺癌病人激素受体阳性者宜同时采取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流行病学5、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 有什么关系
乳腺的X线检查、B超检查、近红外线扫描等辅助检查更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对疑是乳腺癌的患者应及时行细针穿刺活检或肿物切除活检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乳腺组织是多种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且乳腺癌在流行病学上的许多特点也与内分泌功能有关。
临床常用的分期方法有二种:一是TNM国际分期法,T指原发肿瘤的大小,从小到大依次为T1、T2、T3、T4;N指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可分为N0~N3;M指远处转移的情况,M0指无远处转移,M1指有远处转移。二是临床分期法,共分4期,即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Ⅰ期、Ⅱ期属于早期,Ⅲ、Ⅳ期属于中晚期,其治疗原则及预后各不相同。? 什么是雌激素受体和 孕激素受体,有何临床意义
乳腺癌流行病学8、乳腺癌的分期是怎么回事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第一次生产后哺乳期长者,乳腺癌危险性降低。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这可能与哺乳推迟了产后排卵及月经的重建,并使乳腺组织发育完善有关。
一般认为,非浸润性乳腺癌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在90%以上,10年生存率在80%以上。浸润性特殊型癌的预后中等,5年生存率为70%左右,10年生存率约为60%。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预后相对而言略差,5年生存率约为60%,10年生存率约为40%。?
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较复杂,绝大多数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比例失调有关。正常情况下,雌激素促进乳管及乳周纤维组织生长,孕激素促进乳腺小叶及乳泡组织发育。在月经周期中,如果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激素分泌过少则容易造成二者比例失调,导致乳腺组织过度增生且不能完全复原,乳腺组织增多,组织结构紊乱。此外,长期不良的精神刺激,情志不舒亦可导致乳腺增生;一侧乳腺癌手术后,对侧乳腺有可能出现代偿性增生。
肿瘤细胞还可通过逆行途径转移到对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
乳腺癌流行病学2、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有什么不同
乳腺癌流行病学1、什么是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甲状腺素与乳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较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则很少发生乳腺癌,可能是由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增加,从而促进催乳素的分泌所致。?
另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孕酮水平低下有关。孕酮的生理作用是刺激乳腺生长,抑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对抗雌激素和雄激素。据调查,在已婚女性的乳腺癌病人中,66%有原发或继发性不孕史,表明患者在患病前后有较少排卵史,由于停止排卵,从而降低了孕酮的产生。
②受体阳性者乳腺癌细胞分化较好,阴性者则分化较差,提示受体阴性者手术后易出现复发,阳性者预后较病期相同的阴性者为好。受体阴性者出现转移时多向内脏转移,而阳性多向皮肤、软组织和骨骼转移。
雌激素是乳腺发育的基本因素,也是致癌的先决条件之一。卵巢产生的雌激素有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实验证明,前二者是较强的雌激素,有较强的致癌作用。雌三醇的作用很小,实际上没有致癌的可能性,反而能对抗其他两种激素的致癌作用。故认为雌二醇和雌酮的异常增加和雌三酮的缺乏,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检测乳腺癌高发区和低发区妇女的尿液中雌激素的含量,发现低发区妇女尿中的雌三醇高于高发区,尤以年轻组的差别较为明显。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青春期前几乎没有乳腺癌的发生,此外,40岁以前卵巢切除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生较少。相反初潮年龄较小、绝经较晚的妇女,乳腺癌发病增加。据报道,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者的危险性增加1倍,行经40年以上的妇女比行经30年以下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临床治疗中,切除卵巢可使部分乳腺癌病人得到缓解。用雄激素如睾丸素等治疗晚期乳腺癌亦能收到疗效。以上表明,卵巢内分泌功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在正常乳腺组织内ER含量较少,约有7%的乳腺细胞中含有ER。在月经周期前半期ER处于封闭状态。乳腺细胞癌变时,一部分含有ER的细胞在大量增殖后仍保留了ER,依赖雌激素水平调节,属雌激素依赖细胞。一部分含有ER的乳腺细胞在恶变后ER丧失,以及不含ER的乳腺细胞恶变后形成的乳腺癌细胞,均不受雌激素水平的调节,属激素非依赖细胞。ER测定时,若乳腺癌组织内激素依赖细胞较少,<10%,则ER为阴性。若乳腺癌组织内激素依赖细胞较多,>60%,则ER为阳性。临床约有70%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人ER阳性,且ER阳性率与病人的年龄呈正相关,绝经后病人ER阳性明显多于绝经前的病人。肿瘤分化较好者ER阳性率较高,肿瘤内出现淋巴细胞浸润者,ER阳性率较低。
浸润性乳腺癌指癌组织向间质内广泛浸润,形成各种结构的癌组织和间质相混杂的图像。国内将具有特殊组织结构的浸润性癌归类为特殊型癌,如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派杰氏病等。除特殊型癌以外的其他浸润性癌则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硬癌、髓样癌、腺癌等。
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率低于ER阳性率,临床约为40%~50%。
(1)淋巴转移:腋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第1站。乳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临床报道乳腺癌患者就诊时有50%~70%已有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腋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转移数越多。
锁骨上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引流的第2站,其转移主要是经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多数是同侧的,也可转移到对侧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是发生于女性乳腺的两种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均为乳房内肿块,但其性质根本不同,治疗手段各异,故当发现乳腺内肿物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做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乳腺癌虽然容易出现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但只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则能有效地控制其转移。?
乳腺癌流行病学3、乳腺增生与乳腺癌 如何鉴别
乳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常经过淋巴道或血道播散转移到其他部位。
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较高,因此乳腺癌常被误诊为乳腺增生症而贻误治疗。乳腺癌多发病于20岁以后女性,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多表现为乳腺外上象限无痛性肿块,肿块可为单个或2~3个,肿块大小不一,一般肿块大小不受月经周期影响,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表面不光滑,呈结节感,边界不清楚,多与周围组织粘连,移动性差,质地较硬,呈砂石样硬度。但也有的乳腺癌患者其肿块表面光滑,无结节感,边界清楚,移动性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需动态观察肿块大小变化。乳腺癌患者因癌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故常短期内出现肿块增大,而乳腺增生症无此特征,其主症以乳腺疼痛为主,乳腺结节压痛明显,并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
乳腺纤维瘤亦为乳腺常见疾病之一,以20岁左右妇女最常见,多以无痛性肿块就诊。可为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乳房均可受累,肿块可发生于乳房任何部位,但以外上象限多见。肿块大小多为1~2cm,一般不超过3cm。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好,肿块无压痛。X线检查可表现肿块密度增高,呈圆形或椭圆形,呈分叶状,边界光滑完整。B超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实性低回声区,内部为均匀的弱光点,边界清楚,肿物后方回声增强。细胞学检查见肿块内细胞排列均匀,细胞大小不等,细胞团中常有双极裸核细胞存在。?
①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病人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其有效率可达50%~60%,而受体阴性者其有效率很低,只有10%左右。ER、PR同时阳性者,其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更高,据报道可达70%~80%。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其次为骨、胸膜、肝、脑、肾上腺等。
非浸润性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乳腺导管基底膜内的肿瘤,包括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内癌。此类乳腺癌一般手术彻底切除后预后良好,可不行放疗或化疗。
激素受体的测定,在乳腺癌的治疗决策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临床医生常把它视为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在有条件的医院,当切下乳腺肿物标本时即应做激素受体测定。其临床意义主要是:
乳腺癌流行病学7、乳腺癌容易出现哪些部位转移
(2)血行转移:乳腺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血管而引起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和病理分级有关。
乳腺癌流行病学4、什么是乳腺纤维瘤
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患者的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而对病情进行的一种判断和估计,从而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的恶性肿瘤,表现为乳腺内质地坚硬的肿块,无压痛,边界不清,推之不活动,短期内增大明显,或伴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伴乳头内陷,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浸润性癌和非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方式,根据其组织形态特征而确定。
雌激素受体(简称ER)是一种可与雌激素结合的蛋白,孕激素受体是一种可与孕激素结合的蛋白(简称PR)。
乳腺增生是发生于乳腺的一种良性疾病,表现为乳房内条索状、片块状或囊性结节。乳腺增生结节一般质地较软或中等,伴有压痛,活动度好,边界清楚,常随月经周期或情绪而发生变化,其肿物大小短期内无增大趋势。
此外,乳腺癌患者其乳头可出现脱屑、糜烂或因肿瘤浸润牵拉而出现乳头回缩、固定。乳腺肿块表面皮肤还可出现橘皮样改变。乳腺癌进一步发展可发生局部浸润,腋下及锁骨上等淋巴结转移,甚至出现肺、骨、肝、肾上腺及脑等远处转移。
乳腺增生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在我国30岁以上妇女发病率占30%~50%,青春期及绝经后妇女较少发病。城市妇女发病率高于农村。
乳腺癌流行病学6、什么是浸润性乳腺癌和非浸润性乳腺癌
④雌激素受体测定还可指导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病人的内分泌治疗。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对于ER阳性者仍可采取内分泌药物治疗,且疗效好,有效率可达50%~80%。可长期服用,不影响化疗,且疗效与化疗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