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皮肤癌 > 正文

皮肤癌的中医治疗方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0-0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一)辨证分型治疗
    本病中医辨治尤其要注意肝、脾、血热、血燥、血虚以及湿毒痰浊。
    1.脾虚痰凝型
    证候:皮肤中呈囊肿块,内含较多粘液,色呈蜡黄,逐渐增大,亦可破溃流液,其味恶臭,食少纳差,或有腹胀消瘦,舌黯红,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利湿,软坚散结。
    方药:羌活胜湿热加减。羌活、独活白芷防风川芎白术白芥子各10g,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g,猪苓紫河车夏枯草莪术、山慈菇各15g。
    若见形瘦骨,加黄芪20g、党参15g以健脾益气;夜寐不宁者加炙远志、酸枣仁合欢皮各15g以宁心安神;破溃流液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各20g以加强燥湿解毒之力;有淋巴结转移者,加昆布海藻各15g,或加用西黄丸、醒消丸内服以软坚散结。

    2.血瘀痰结型
    证候:皮肤起丘疹或小结节,硬块,逐渐扩大,中央部糜烂,结黄色痂,边缘隆起,有蜡样结节,边界不清,发展缓慢。或长期保持完整之淡黄色小硬结,最终破溃,舌黯红,苔腻,脉沉滑。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活血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丹皮、苏木、莪术、白僵蚕各10g,瓜蒌、赤白芍、海澡、野百合各15g,山慈菇20g,丹参牡蛎、白花蛇舌草各30g。
    若大便溏泄者,加茯芩、党参各15g以健脾止泄;腹胀纳呆者加法半夏、陂皮、白术各10g以健脾理气;皮肤干燥或痒者加防风10g,地肤子、金银花各20g以疏风解毒。

    3.肝郁血燥型
    证候:皮肤起小结节,质硬,溃后不易收口,边缘高起,色黯红,如翻花状或菜花状,性情急躁,心烦易怒,胸胁苦满,舌边尖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方药:丹栀消遥化裁。丹皮、柴胡、当归、香附三棱、莪术、桃仁、白术各10,栀子12,赤白芍、茯苓各15g,白花蛇舌草、草河车各30g。
    若出血不止者,加生蒲黄、生地榆各10g,仙鹤草30g以清热止血;胸闷甚者加厚朴郁金各10g以理气解郁。

    4.血热湿毒型
    证候:初起皮肤为一隆起米粒大至黄豆大小丘疹或小结节,呈黯红色,中央可结黄褐色或黯灰色痂,边缘隆起坚硬,日久病损可逐渐扩大,甚至形成溃疡,流液流血,其味恶臭或为渗液所盖,久久不愈。亦有形成较深溃口,如翻花状或外突成菜花样,舌红,苔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
    方药:除湿解毒汤化裁。白鲜皮20g,生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舌蛇草、仙鹤草各30g,大豆黄卷、栀子、丹皮、连翘紫花地丁、金银花、半枝莲各15g,生甘草10g。
    若肿块疼痛较甚,加延胡索15g,乳、没各10g以活血镇痛;肿块坚硬者加牡蛎、丹参各30g,昆布15g以软坚散结;口干苦者加黄芩10g、竹茹15g以清肝降火;发热者加柴胡10g、地骨皮30g以除虚热。

    (二)专方验方
    1.泻火散加味
    生石膏、防风各12g,藿香、炒栀子、甘草各9g,全蝎6g,全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或用散剂,上方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次9g,白开水送下。主治鳞状上皮癌。
    2.生地、茯苓皮各12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紫花地丁15g,当归、赤芍、贝母、僵蚕、干蟾皮、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子、金银花、泽泻各9g,甘草4.5g,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服。外敷金黄散、千金散,4天换一次。主治皮肤鳞状细胞癌。
    3.丹参、赤芍、桃仁、当归、干蟾皮、泽泻、僵蚕各9g,蒲公英30g,茯苓皮12g,川芎、甘草得4.5g,三七1.5g(另吞)。若出现伤阴表现,加用大剂生地、石斛玄参天花粉等。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服。外敷金黄膏、桃花散。主治面部鳞状细胞癌。
    4.中医组方
    A.铜青注射液:由铜绿金龟子、青娘子提取制成。内含有效成分15%,主要为斑蝥素。
    B.螬刺注射液:由绿刺蛾、蛴螬提取制成。内含有效成分15%,主要为氨基酸。
    C.三虫膏:马陆(鲜)、斑蝥(鲜)、埋葬虫各20g,硫黄30g,红吡15g,冰片15g,麝香5g,皂角刺、威灵仙各20g。
    D.鳞状细胞癌用药:山慈菇、秋水仙、莪术、山豆根、龙葵、黄药子、夏枯草球、蒲公英、鱼腥草、丹参、赤芍、肿节风。
    E.基底细胞癌用药:白花蛇舌草、蚤休、薏苡仁、猪苓、蛇霉、菝葜、娃儿藤、半边莲、墓回头。
    以上方A、方B用作肌内注射,每日2支,二种注射每12小时交替注射一次。同时外敷方C三虫膏,即将前3味药捣烂,后6味药共研细末后,诸药混匀,外敷癌肿上,盖以纱布。方D或方E水煎服,日1剂。

    (三)外治法
    1.外洗方
    皮肤癌形成溃疡或向外呈菜花样瘤、感染流脓流汁、恶臭污秽者,可在外敷药前,用下列处方煎汤泡洗:蛇床子、龙葵、败酱草、蒲公英。浸洗患处,每日1~2次。
    2.农吉利流浸膏 将农吉利制成浸膏,涂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3.蟾酥软膏 取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再加入40g磺胺软膏。上药调匀,每次适量外敷肿瘤处。
    4.用仙人掌,刮去皮刺,捣如泥,摊于纱布之上,敷患处,复以绷带包扎固定。敷药同时取全蝎7只,黄泥封煅,研细,黄酒冲服,每周一次。
    5.炉甘石60g,密陀僧60g,冰片1.5g,共研细末,再与猪板油250g捣匀,捶成软膏状,涂于膏状,涂于患处。治疗癌性溃疡。
    6.抗皮肤癌方
    A.红砒30g,指甲15g,头发15g,红枣10g,面粉30g。将前3种捣碎,放入去核红枣中,外包碱发面粉,制成龙眼大小面团,放入木炭文火烘,烘至冒白烟为度,后取出研成细末,油调成糊状即成;B.猫头1只,用面粉团包裹好,用烘箱烘干,后除去外层面粉团,将烘干猫头研成细末,麻油调成糊状即成。先用A方外敷患处2~3,外敷感觉疼痛,后改用B方,外敷患处4~5天。外敷面积包括肿瘤病灶和病灶外正常皮肤0.5cm为宜。A方与B方交替外敷患处。
    7.皮癌净
    红吡50g,指甲5g,头发5g,大枣去核71g,碱发白面172g。将大枣去核、红吡研末,头发剪短,指甲切碎。将红吡、指甲、头发混合,放入大枣内,外用碱发白面包裹如元宵样,再将包好的药丸放在煤火或木炭中烧烤,火力不宜过大,力求受火均匀。烧成的药丸,研成细粉过筛,密封,备用。若肿瘤破溃,分泌物多者,可用药粉直接撒在瘤体表面。若瘤体表面干燥,用香油调敷,每日换药1~2次。使用时应注意将药涂在包括根部的整个瘤体,不要涂在正常组织上。瘤体过大者,可分区分批涂药。用药后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减少用药次数。
    8.皮癌灵
    A.威灵仙、石菖蒲各3g,土细辛、黄樟根1.5g,大罗伞根、鸡骨香、两面针各6g。B.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陈皮各6g,乳香、没药、朴硝、樟脑粉各3g。C.金沙牛20只,樟脑粉0.3g,梅片、蟾酥各3g.以上3方药物,分别研制成细末,充分混合均匀,置搪瓷大碗内,上覆小瓷碗,边缘用炒盐密封,缓渐加热至盖瓷碗烫手为止。放凉后除去细盐,取下瓷碗,刮取升华物,研细末,然后再加入约为药粉1/4量的白降丹和等量的白及粉,混合后加水适量,搓成小丸,阴干。清洗癌肿皮肤,将药丸置于上面,以盖满肿块表面为度,药丸间稍留空隙,然后铺上敷料,包紧固定,每3~5天换药一次。
    (四)饮食调养
    1.手术后饮食
    皮肤癌手术后,耗气伤血,宜多食用补气养血之品,选用粳米、扁豆、大枣、龙眼、荔枝、香菇、鹌鹑蛋、胡萝卜、山药、藕粉粥、豆类等。
    2.放疗时饮食 放疗时耗损阴液,宜多食滋阴养液之物,选用鲜蔬菜、鲜水果如菠菜、水白菜、藕、白梨、香蕉、葡萄及泥鳅、海参、甘蔗粥等。
    3.化疗时饮食 化疗时气血两损,宜常服养气之品,选用核桃仁、桑椹、白木耳、香菇、菱角、苡米粥、黄鳝等。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