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新发现:小剂量IL-2加BCG膀胱灌注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
(2)浸润性膀胱肿瘤(T2、T3、T4)T2、T3期:浸润肌层的肿瘤,除个别分化良好,局限的T2期肿瘤可经尿道切除外,一般根据浸润范围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的范围,应包括距离肿瘤2cm以内的全层膀胱壁,输尿管口在切除范围内时,需在膀胱其他部位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肿瘤多发或侵犯三角区,宜行膀胱全切除术,包括前列腺和精囊在内,膀胱全切除术后须行尿改道,常用回肠膀胱术即隔离一段回肠作膀胱,输尿管吻合在这段回肠上,并自腹壁开口排出尿液,近年应用多种可口性尿流改道手术,不断改善人生活质量。如病人全身情况不好,可作输尿管皮肤造口术。T2、T3期肌层有浸润的膀胱肿瘤术前配合放射治疗,可能提高5年生存率,化学治疗可选用顺氯氨铂(DDP),甲氨蹀呤、5-氟尿嘧啶、长春花碱、阿酶素等,有一定疗效,多用于晚期病例,转移病灶,但药物毒性反应较多的综上所述,浸润性肿瘤的治疗分子虽多,但规定预后的仍是肿瘤的浸润深度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p53改变,而不在于治疗方法本身。T4期:平均生存10个月,用姑息性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可减轻病状,延长生存时间。
(1)表浅膀胱肿瘤原位癌:位于膀胱黏膜层内,无浸润,可单独存在或在膀胱癌旁,其中一部分可发展为浸润性癌,一部分长期无发展,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时早行膀胱全切除术;细胞分化良好的原位癌,在药物灌注后严密随诊。Ta、T1期:占膀胱肿瘤大多数。经尿道切除或经膀胱开放手术。亦可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方法是以蒸馏水或等渗盐水稀释的药物经导尿管注入膀胱,保留2小时,每15分钟仰、俯、左右侧卧更换体位,常用药物有BCG,丝裂酶素、阿酶素、塞替哌、羟喜树碱等,基本疗程为每周1次,共6次,灌注后部分肿瘤消退或明显缩小。目前认为BCG效果最好,膀胱内灌注治疗主要适用于预防术后复发。表浅膀胱肿瘤亦可应用腔内激光或光动力学治疗。多发的T1期肿瘤,治疗后复发且有恶性程度增高时,应行膀胱全切除术近年将Ta与T1期明确分开,Ta期偏于良性,术后较少复发,TaG1肿瘤患者不需膀胱灌注治疗,T1期术后必须严密随诊,并需膀胱灌注以预防复发。
预后决定于肿瘤病例及病人本身的免疫能力。膀胱肿瘤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复发的仍有可能治愈,凡保留膀胱的各种手术治疗,2年以内超过半数肿瘤要复发;复发常不在原来部位,实属新生肿瘤,而且约10%—15%有恶性程度增加趋势。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后病人都应有严密的随诊,每3月作膀胱镜检查一次,一年无复发者酌情延长复查时间,这种复查应看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灌注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传统单纯手术治疗,无法解决复发难题
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