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诊断
卵巢转移瘤的术前诊断率一般不高,顾人勋等1964年报道14例库肯勃瘤近5例(35.7%)术前作出诊断。北京协和医院56例来自生殖道外卵巢转移瘤,术前诊断11例仅占19.65%。究其原因,一是人们有一错误印象,认为卵巢转移瘤罕见,因此在诊断时较少考虑;二是对此类肿瘤的临床特点不熟悉。因此,为提高诊断率,凡查到双侧、实性活动的附件肿物,不论有无腹水,都应想到转移的可能性。如患者过去有消化道、乳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病史,则诊断基本确立。对于无阳性病史的病人应详细了解其症状,尤其是消化道症状的有无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以此为依据尽一切可能寻找原发灶。此外,对于一切消化道癌、乳腺癌女性患者都应把术前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列为常规。术中仔细探查盆腔,有些学者主张40岁以上妇女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时应同时切除双侧卵巢。胃肠道癌、乳癌女性患者治疗和复查也应包括妇科检查,这不仅可以减少漏诊,且有助于卵巢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一)影像学诊断
1.B超扫描
B超经腹部扫描是初诊女性盆腔肿物的首选方法,可以观察肿物是囊性还是实性,有无腹水及腹膜种植转移,有无肾盂积水、肝转移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并可以观察卵巢大小。经腹部B超检查需要充盈膀胱,如膀胱充盈不好,则检查效果欠佳。经阴道扫描,患者不必充盈膀胱,并无特殊痛苦。经阴道B超扫描虽对盆腔内小的病变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图像较清晰,但其扫描野局限。B超对卵巢转移瘤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若显示双侧盆腔内有实性包块,包块内有多个结节光团组成的“牛眼征”可帮助诊断。
2.CT扫描
CT增强扫描可以检出卵巢肿物及其内部结构,可以准确地检出少量腹水及盆腔、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检出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但对大的卵巢肿物与腹腔肿物难以鉴别,对腹膜种植敏感性低。目前在B超检出病变后一般把CT扫描作为分期的首选方法。
3.MRI
以自旋回波序列扫描,T·及T:加权像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加用造影剂增强扫描,能清楚地鉴别囊实性肿物,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但MRI对小的腹膜、网膜转移等的敏感性与CT相仿。
4.消化道钡剂造影
由于卵巢转移以下消化道来源最多,因此对实性成分较多的肿瘤应做消化道造影,以排除原发消化道肿瘤。同时钡剂灌肠有助于观察盆腔内肠道有无受侵。
(二)组织学诊断
1.细胞学检查经盆腔或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取腹水,沉渣涂片细胞学检查。
2.后穹窿穿刺活检对接近后穹窿的肿可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3.腹腔镜检查可直接了解肿瘤的来源和病变范围,并可活检明确诊断。
卵巢转移瘤多数有特殊的原发瘤表现,组织学诊断多无困难,少数不典型者除本章病理一节论述外,下述诸点,可与常见卵巢原发瘤鉴别:①间质有时很少,但总可见肉瘤样区,小花瓣样排列,卵泡和或黄体夹在其中,皆有力支持为转移性。间质网格状水肿,见于所有卵巢转移瘤,很有特色。②癌在间质中均匀分散,有时见许多脉管内癌栓。上皮性黏液染色可帮助确定分散的癌细胞。
(三)肿瘤标记物诊断
大部分肿瘤标记物是多种组织产生,特异性不高。不能排除假阴性结果,同时也有假阳性的可能,通常不能仅凭肿瘤标记物确诊。必要时行多种标记物联合检测,以提高其敏感性。易出现卵巢转移的肿瘤和卵巢癌的标记物如下:
1.胃癌 CAl9—9+CEA是目前较好的联合,有条件时可加CA72—4则阳性率更高。
2.结、直肠癌CEA+CAl9—9是首选,其特异性达80%以上。如CEA、CAl9—9加AGG、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其敏感性、特异性皆较理想。
3.乳腺癌 CAM26+CAM29+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和CAM26+CAM29+CAl53两个组合最好,敏感度可达94%和96%。
4.卵巢癌 CAl25+CAl99和铁蛋白等皆是较好的联合。
二、鉴别诊断
发现原发肿瘤后,对本病诊断不难;未发现原发肿瘤时,需与卵巢原发肿瘤尤其是实质性者相区别。但术前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常需取得组织学诊断才能确诊。
(一)卵巢纤维瘤 好发中老年妇女,常单侧发生,盆腔实性,光滑包块,尤其是质地坚硬。组织学不见腺癌成分及印戒细胞,PAS/AB染色阴性。
(二)卵泡膜细胞瘤
多发生老年妇女,常有月经紊乱,闭经或绝经后出血,实性包块,光滑活动,血雌激素水平升高。
(三)颗粒细胞瘤
单侧发生,实性肿块,可有囊性区域。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即激素相关症状。因雌激素水平高,阴道细胞涂片,可见上皮细胞角化情况受高度影响。病理见间质无肉瘤样增生。
(四)硬化性间质瘤肿瘤为单侧性,发病年龄较轻,平均27岁,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调。组织学虽可见印戒状细胞,但PAS/AB染色阴性,脂肪染色阳性。
(五)卵巢原发腺癌
多单侧发生,血清CAl25水平增高。组织学不见印戒细胞,间质无增生。卵巢转移瘤不管原发灶是否控制均属晚期,预后很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关于处理缺乏一致意见,多数学者认为尽可能积极地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