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颗粒-卵泡膜细胞瘤(granulosa thecacell tumor):即前文所指在一个
卵巢肿瘤中有两种细胞成分: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这种肿瘤系因间质组织同时向两种成分分化所形成。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病理科报告此肿瘤的发病率占女性间叶细胞瘤的11.4%,低于颗粒细胞瘤而高于纯卵泡膜细胞瘤,其临床表现与这两种肿瘤相同,其恶性程度与预后视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的成分而定。 {生殖就医指南网w ww.91zn.cn.是你知心的朋友} 若颗粒细胞数量占优势,则其潜在恶性程度高、远期预后不良。反之则潜在恶性程度低,远期预后亦较好。故病理医师对此类肿瘤应作多点取材,以期获得正确诊断,供临床医师作为治疗和随访观察的重要参考。由于其分泌雌激素,故亦为功能性肿瘤,对子宫内膜亦有明显影响,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复习83例颗粒-卵泡膜细胞瘤的子宫内膜变化。
约2%~5%可发生恶变,巨体观察质脆、软、如鱼肉状,呈黄色。恶性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多形性,细胞密集、大小不规则、排列混乱,核染色深浅不一,分裂象多见,常>4/10 HPF,若因其不典型而难以诊断时,可用抗抑制素染色阳性以确定其属性索·间质肿瘤,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Mclluggage,1998)。
2.镜下表现:肿瘤细胞呈圆形或短梭形,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均匀,呈细网状,偶见空泡形成。脂肪染色可见细胞内有丰富的脂质,用显微镜可见为双折光性,同时内含胆固醇和类脂质,证明与雌激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但不同肿瘤类脂质含量有差别。细胞排列成束状,相互交织,呈螺纹状,并被不同程度玻璃样变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以致丧失原来的面貌。含空泡的肿瘤细胞除用脂肪染色证实为类脂质外,也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雌二醇、孕酮、睾酮等受体检测其所含的类固醇。肿瘤出现黄素化时,则称为黄素化卵泡膜细胞瘤(图150A,图15-3B),临床上偶有出现男性化体征。
1.巨检:肿瘤一般为单侧、实质、圆形,表面光滑可呈分叶状有薄而光泽的纤维胞膜,其直径为1—30cm,平均为8cm。十分巨大者罕见,刘桂生(1993)曾报告一例,46 cm×43 cm×24cm大小,重20kg c,卵泡膜细胞瘤切面坚硬,实质性,呈灰白色,其中杂以黄色或棕黄色斑点;此即黄素化区域,切面常见细小的不同程度的囊性变区域,偶可见出血灶。
(一)病理表现:
卵泡膜细胞瘤在卵巢肿瘤中的发病率较低,约为0.8%一1%,北京协和医院为0.1%(连利娟1994),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为1.16%(曹斌融 1993),石一复的大数量材料为0.2%(1992),其发生率与颗粒细胞瘤之比为l:4—5。
卵泡膜细胞瘤起源于卵巢的特殊间胚叶组织,由卵泡膜细胞构成,1982年始真正认识此肿瘤的本质。首先由I~sfras及colillas报道,有学者曾一度命名为“卵巢卵泡膜黄瘤样纤维瘤(fibroma the.ca xanthomatoides 0f ovary)”,以后改称卵泡膜瘤(thecoma)或卵泡膜细胞瘤。
卵泡膜细胞瘤(theea cell tumor)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的一种,瘤细胞可分泌雌激素,所以也是一种功能性卵巢肿瘤。卵泡膜细胞瘤的病理研究中发现单以卵泡膜细胞组成的较少,多数与颗粒细胞共存(图15-2),当以颗粒细胞为主者称为颗粒.卵泡膜细胞瘤,以卵泡膜细胞成分为主则称为卵泡膜细胞-颗粒细胞瘤,部分卵泡膜细胞又与纤维细胞并存,称为卵泡膜纤维瘤,当黄素化和囊性病变时,少数可有男性化表现,除少数外,卵泡膜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