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美国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活检标本,评价了光动力疗法(PDT)对源于Barrett食管的浅表肿瘤的疗效。
研究纳入33例源于Barrett食管的高度异型增生(HGD)和/或黏膜内癌症(IMC)患者(平均年龄71岁)。所有患者经PDT治疗后接受随访,对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活检标本进行分析,记录包括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分布和鳞状细胞再上皮化等在内的差异。
结果显示,18例(54.5%)患者PDT治疗前的活检标本中有IMC和HGD共存。14例患者的IMC和HGD呈现显著的管状增生,19例患者显示有部分乳头状形态。PDT治疗后,17例(51.5%)患者的特化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覆盖,9例(27.3%)患者的异型增生/癌症被鳞状上皮覆盖。IMC和/或HGD在17例患者(根治组)中被根治,而仍在16例患者中持续存在(持续组)。在根治组中,分别有62.5%和87.5%的患者PDT治疗后肿瘤分级和结构未发生改变。持续组的特征包括:1)乳头状结构更为常见(P<0.05);2)PDT治疗前的活检标本肿瘤呈分散性分布(P=0.05)。较为异常的是,持续性肿瘤病变多见于远端食管(P<0.05)。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揭示,远端分布和乳头状肿瘤似乎对PDT有耐受现象。应当重视残余肿瘤上皮被覆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预期发生率这一现象,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未被检测到的恶性组织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