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结肠癌 > 正文

结肠癌发生的早期基因机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2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发表在今年11月美国国家科学进展杂志网络版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染色体不稳定可能先于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其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机制。 
    普林斯顿先进技术研究所的Martin A. Nowak博士指出,目前已知最早的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是肿瘤抑制基因APC(腺瘤样结肠息肉)基因突变。 
    但是研究发现,在具有APC基因突变的鼠细胞中存在染色体不稳定(CIN),而CIN并非由于APC基因突变引起。由于难以确定CIN的发生时间,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数学模型研究结直肠癌发病的动态变化。此数学模型的参数包括:突变率/基因、显性的CIN数目、正常和CIN细胞异质性消失率、CIN细胞核APC-/-细胞的繁殖率、癌前病变危险的结肠腺中细胞的数目等。 

    Nowak博士假设CIN的重要作用是增加基因异质性的消失率,而且,由于CIN可促使肿瘤抑制基因第二个拷贝的丧失,因此,CIN是癌变的早期机制。 
    结果发现,在很大的参数选择范围内,只需5到25个CIN发生就可使CIN先于APC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这意味着结肠癌发生实际上可能是由CIN所启动。Nowak博士认为,如果能在退行性变的结肠腺中发现频繁出现的CIN,将证实上述假说。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