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病早期骨骼X线检查常无阳性改变。根据
肿瘤细胞动力学研究,只有当单位瘤细胞增殖至一定数量时才能出现X线可见的破坏灶。放大摄影有助于较早期发现。
2.广泛性
骨质疏松改变 表现为广泛性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稀变细,骨皮质变薄,并有栗粒状骨质破坏,皮质不均,断续不连。出现骨质疏松部位易发病理性
骨折,尤以肋骨、脊椎易发。
3.多发性骨质破坏 肿瘤生长迅速者,常表现为伴有软组织肿块和边缘模糊的溶骨性破坏;生长慢者,则为边缘清楚的膨胀改变。骨质破坏有以不几种表现形式:
①穿凿状:瘤细胞为多发性局限性增殖形成球形瘤结时,表现为多发性圆形透亮区,无硬化边缘,亦无骨膜改变,病灶边缘锐利。以颅骨为最多见。
②蜂窝状:为多数大小近似的囊状骨破环区,相互靠近重迭。
③鼠咬状:系边缘模糊的齿状破坏区,融合成为大片破坏。
④皂泡状:囊状骨缺损大小不一,以弯曲的薄壁为间隔。
⑤蛋壳状:见于长骨端,系严重的骨破坏后残留下的薄层骨皮质。
4.硬化性骨质改变:很少见,且出现硬化性骨质改变的部位及方式亦呈多样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