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据了解,全球范围内,宫颈癌是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二杀手,每年新增约50万病例。其中有20%发生在中国。
某医院教授表示,宫颈癌疫苗不可能阻挡一切病毒;有性行为并感染的女性使用疫苗收效可能不佳;更需要强调的是,宫颈癌疫苗不能代替高危人群筛查和常规检查。
少女最早9岁就可接种疫苗
根据该学会在新一期《临床医生癌症杂志》上发表的宫颈癌预防指南,接种宫颈癌疫苗可以有效防止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而这种病毒正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预防指南建议说,女性接种宫颈癌疫苗的常规时间应在11岁至12岁之间,最早可在9岁接种。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段,13岁至18岁的女性也可补种疫苗。
美国癌症学会称,目前不建议26岁以上的女性接种宫颈癌疫苗,现阶段尚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或反对19岁至26岁的女性接种这种疫苗。该学会同时提醒说,无论接种宫颈癌疫苗与否,女性都应该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两者相配合才能最有效地防治宫颈癌。
而美国德克萨斯州政府更颁令强制在未婚少女中推广这类疫苗。
接种疫苗几十年后方显效果
“接种宫颈癌疫苗,就算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也得等到二三十年后才能显示出来,不可能像打针一样,今天注射就能保证明天起不得病。”针对美国癌症学会的这一建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妇科陈志辽副教授如此认为。
教授认为,估计五年内宫颈癌发病率不会受到疫苗注射的影响而产生大幅波动。“疫苗起作用的时间也有一定滞后性,因为它的作用对象是没有受感染的人群,所以不会像消炎药一样有那么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
有疫苗也不能放弃普查和筛查
据美国宫颈癌疫苗事业部的爱斯贝博士介绍,“从理论上讲,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可受益”,“即使女性已经感染了其中一种HPV病毒,疫苗仍然可以有效地预防另一种病毒的侵袭”,但目前该疫苗的临床试验只针对16岁至26岁的女性,26岁至45岁女性的临床试验则还在进行之中。
但教授却认为,如果是已经有过性行为并且感染过的女性使用疫苗应该是收效甚微的。他说,以性行为为主的皮肤接触是HP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最适宜接种疫苗的应该是那些尚未发生性行为的年轻女孩。
教授介绍,宫颈癌在刚开始阶段感染只是表现为跟阴道炎差不多的症状,而发展成宫颈癌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所以他建议目前最切实际的还是常规检查和特定人群筛查,推广早诊早治。据了解,目前临床采用的宫颈癌的细胞学检查方法价廉有效,价格不足20元,而且30~59岁的妇女一生中只要筛查一次,就可使宫颈癌的死亡率下降一半。国内专家们认为,无论如何,接种疫苗绝不能代替一切,所以不能放弃高危人群的宫颈癌筛查。“有防御不等于就能完全杜绝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