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介入术后15大行广泛全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术中见子宫、卵巢、输卵管正常(图17—79),介入治疗前后动态观察癌组织病理学变化:(图17—80~85)。
术后36h、4d、9d、12d、15d动态观察宫颈病灶的变化情况,在介入后36h即可见肿瘤出现明显的缺血、坏死,在15d之内宫颈癌灶呈进行性坏死、脱离、变小(图17—71~76)。
即以总量(CBP 500mg、BLM 45mg)2/3量的抗癌药物灌注、l/3量栓塞,选用500~700um的KMG颗粒进行栓塞,栓塞后将动脉导管药盒置入系统置入双髂内动脉前干(图17—68、69)备术后化疗。
人院后于3月19日行经皮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经皮双髂内动脉前干导管药盒置入术。先行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将5.0F Cohra导管插入双子宫动脉行DSA造影发现肿瘤主要由双子宫动脉供血,以右子宫动脉供血为主, (图17—66、67),
以“官颈低分化鳞癌Ⅱ h期”于2001年1月7日收入院。入院后于1月10日行介入治疗,术中DSA造影发现肿瘤主要由双子宫动脉供血(图17—57、58),右髂内动脉其它分支亦参与部分供血(图17—59);双侧子宫动脉DSA造影显示,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扭曲,上行支和宫颈支明显增粗,肿瘤染色明显主要由下行支供血;应用3.0F导管完成左子宫动脉宫颈支的插管(图17—60),
病例二(PR) 患者陈××,41岁。因性交出血7个月行宫颈活检,病理报告:宫颈腺棘皮癌(图17—78、图17—79)。以“子宫颈腺棘皮癌Ⅱh期”于2003年3月12日入院。妇检:外阴已产式;阴道畅、有血迹;宫颈呈菜花状5cm×4cm×40cm大/J、(图17—70),触血阳性;宫体前位7cm×5cm x4cm大小。肛查:进肛6era,直肠粘膜光滑,双侧主韧带、骶韧带增粗但未达盆壁,尚有弹性。
病例一(CR) 患者梁XX,37岁。因性交出血3月来诊,妇检:外阴己婚已产式,阴道畅、有血块,宫颈呈菜花状2cm×:3emx2em大小(图17一18)、触血阳性,宫体7cmx5cmx4em。肛查:右侧骶韧带、主韧带松软有弹性,左侧主韧带增粗但未达盆壁。宫颈活检病理报告为:宫颈低分化鳞癌(图17—56)。
即以总量(卡铂500mg、表阿霉素60mg)1/2的抗癌药物灌注左子宫动脉上行支,并以300~500um的PVA颗粒栓塞;将导管退出宫颈支入子宫动脉,用总量1/10的药物灌注子宫动脉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再将导管退至左髂内动脉前干,1/10量药物灌注并用明胶海绵栓塞,造影证实。应用成襻技术将导管插入右子宫动脉造影(图17-57)发现不是肿瘤主要供血动脉,余下的3/10量抗癌药物灌注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造影证实。术后第2、10、19天观察宫颈癌灶并取活检,在肉眼上癌灶缺血、坏歹匕,变小至消失(图17-19-22),在光学显微镜下见癌细胞变性、坏死、消失、组织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明显,第19天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见子宫体、卵巢、输卯管色泽正常,切除标本病理报告未见癌细胞但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17—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