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过程中,干扰素的使用从小剂量开始到增加倍量,历时较长,机体容易耐受,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但如果注药速度快或误入血管可出现患者一过性胸闷、心慌等。稍事休息可缓颊。
该方法还有治疗适应症广泛的优点,不仅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病变,也适用于宫颈HPV感染及其它宫颈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宫颈部分切除术后残端仍存在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或HPV亚临床感染的患者。本研究组内有3例患者已经冷刀宫颈部分切除,术后复查仍有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或HPV亚临床感染,经本方法治疗一疗程后细胞形态恢复正常、HPV亚临床感染转阴。此外,治疗后患者原有的
宫颈糜烂面积,会有不同程度地缩小,也说明宫颈糜烂与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和病毒感染有关。
宫颈上皮病变及宫颈HPV亚临床感染,有着局部区域内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往往局部病灶清除达不到根治目的,反而使局部组织结构遭受毁坏,如果短期内发生重复感染,会使下一步临床处理产生困难。本方法在治疗上保持了宫颈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治疗的可重复性。相对采用宫颈组织表面破坏和切除术而言,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宫颈注射药物治疗可多次重复,并形成以宫颈为中心的全身治疗,不受治疗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可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
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清除早期恶变细胞。也能与细胞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本研究治愈率81.48%,说明干扰素对清除早期恶变细胞及抑制病毒有满意的疗效。
宫颈上皮病变也就是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连续的演变过程,一般认为此过程历时8-10年。宫颈上皮病变(CIN),及宫颈HPV亚临床感染,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降低其发生率、死亡率非常重要。对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增生(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治疗,可阻断宫颈癌潜伏期的发展进程,达到预防宫颈癌的目的。我们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运德素)宫颈多点注射治疗宫颈上皮细胞内病变及宫颈HPV亚临床感染,取得了治愈率为81.48%的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