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强主任医师等,在著名肿瘤学专家郝希山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巨块型肝癌分型及其生物学行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巨块型肝癌进行重新分类。这一科研成果日前在津通过鉴定,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对改善肝癌的预后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李强领导的课题研究小组根据肝癌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的特点,对66例行根治切除术的巨块型肿瘤患者,在国内外首次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巨块型肝癌进行重新分类,将其大致分为两型:一型肿瘤表现为浸润生长,无包膜,边界不清,其切面呈瓷白色菜花状,很少或几乎不见坏死,癌组织边缘呈花边状侵入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简称A型;另一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形成假包膜,边界清楚,其切面呈团块状,常伴有中心坏死,界限清楚,简称B型。
课题组经两年临床研究,发现两型肝癌预后具有明显的差异。将这一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有利于外科医生在术中直接根据肝癌组织切面的大体形态来判断预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免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有利于对肝癌患者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的有效治疗,使生存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抗血管生成药在肝癌临床中的科学应用及肝癌术后介入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