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个特殊的DNA-蛋白质结构,其DNA由5′-TTAGGG-3′六个碱基的重复序列组成,能稳定和保护染色体,在每次细胞分裂后,该重复序列都要缩短,最终导致细胞的衰老、死亡。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酶,能在染色体末端合成端粒序列。端粒酶活性存在于生殖细胞、永生细胞、癌细胞及活化的淋巴细胞中,大多数人原发
肿瘤中含有端粒酶活性。有人统计了15种肿瘤的644个标本,端粒酶阳性达545例(85%),而相应的293例正常组织,阳性仅21例(7%)。对
肺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肺癌标本端粒酶阳性率多在80%以上。多数肺癌组织具有端粒酶活性,而癌旁正常肺组织端粒酶活性很小,从0~717%不等,与肺癌组织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端粒酶活性有所不同,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端粒酶阳性比率最高,达98%~100%,而且活性也最高。测定支气管洗涤液中端粒酶的活性是否有助于肺癌诊断的研究也引起了重视。Yan对胸水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研究,检测的70例恶性胸水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者64例,而52例非恶性胸水中,仅3例阳性,认为端粒酶活性检测恶性胸水的敏感性为9114%,特异性达9412%,有助于恶性胸水的诊断。由于端粒酶的活性在多数肿瘤中检测到,而且端粒酶活性在维持癌细胞永生化中至关重要,因而以端粒及端粒酶为靶子,探讨治疗肿瘤新途径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更多关注。有研究应用合成端粒酶反义DNA,在体外及裸鼠体内实验中发现其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应用RNAi可有效抑制端粒酶基因表达,减低端粒酶活性,可能发展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端粒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针对端粒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