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历时8年研究小
肺癌早期诊断指标获
得重要成果,“周围型小肺癌CT、MRI征象与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系列对照研
究”课题日前结题,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有助于周围型小肺癌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的影像检查方法、
手段及量化指标。
周围型小肺癌是指病灶直径小于3厘米的恶性结节。由于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自
觉症状或体征,在健康普查中普通胸透或胸片较难发现,有些即使发现了也因对小
结节的细节显示较差,给诊断带来困难。研究人员联合采用CT、MRI成像技术全面
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各种征象,并将反映其病理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微血管密度
(MVD)和P53表达进行对照研究,并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的灌注成像技术对周围型
肺癌和肺良性
肿瘤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了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量化指标。研究还表明
周围型小肺癌某些CT、MRI的征象与反映其生物学特征的P53蛋白具有相关性;研究
者经过长期随访发现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和高水平
的微血管密度等特征者,具有较高转移倾向和不良预后。本研究结论可指导临床治
疗周围型小肺癌选择恰当治疗时机。
法国Gustave Roussy研究所de Baere近日在国际放射学会第33届年会上报告,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采用射频消融(RFA)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远期转归。但该技术受肿瘤大小限制,对较小的肿瘤疗效较好。
研究者共纳入了244例年龄为27~85岁的患者(60%为男性),其中49例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95例为肺转移癌患者。所有患者中共有397处肿瘤,其中19%为原发性NSCLC,81%为转移癌。58%的患者仅有1处肿瘤,79%患者肿瘤位于单侧。在CT引导下对患者进行RFA。
结果显示,除2例患者外,RFA在其他患者中均操作成功。基于肿瘤的1年和2年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6.1%和11.2%,基于患者的1年和2年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10.4%和17.5%。对于小于2 cm的肿瘤,2年肿瘤局部进展率为8.2%,而超过2 cm的肿瘤该指标则为19.4%(P=0.057)。在1年时,57.5%的患者不存在有活性肿瘤(de Baere指出,据此可以认为这些患者已治愈),2年时该比例为38.8%。在NSCLC患者(肿瘤均小于4 cm)中,上述二指标分别为85%和77%。大部分患者(66%)出院后未报告任何症状,23%报告轻到中度疼痛。
另外,研究中首次RFA后1年和2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8.7%和70.3%。De Baere认为,他们的治疗成功率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的其他研究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4%、78%和62%)相近,与外科治疗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