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要特别注意减少术后肺漏气,用4-0聚丙烯缝线缝闭肺裂伤断面,用胸膜瓣覆盖肺段切除的切面。余肺的纤维板剥脱也很重要,它能使肺膨胀预防残腔形成。缝扎膈神经使膈上升,以减小右中、下肺叶切除后下胸腔的体积,但此操作会造成膈麻痹,影响病人术后咳嗽和降低通气功能,即使膈神经可再生,但膈肌功能也难以恢复。也有人做膈移植术,切开其固定点后,将其缝到更高的位置以减小下胸腔容量。术中做上肺切除后,如发现中、下肺因炎变难以充胸腔,可考虑同时缩小胸腔,即切除第2、3、4和第5肋后段,使胸腔顶下陷缩小。目前,更多的是做胸膜外胸廓成形术:将胸腔顶的胸膜向下剥脱,使胸膜腔顶部变为胸膜外腔,如有积血或积液可由肌肉组织吸收。
预防形成胸膜残腔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安置好胸腔引流管。前面的胸腔引流管应该从前胸第二肋间沿锁骨中线放入,直达胸腔顶,以排出胸腔顶区的空气,使肺组织膨胀达前胸壁。在上肺叶切除后,安置前面的胸腔引流管特别有用。后面的胸管应安置病人后胸腔或脊椎旁,其对下叶切除后预防形成残腔也很重要。
虽然胸膜残腔继发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残腔感染总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残腔形成,应重视术前肺功能评估,肺功能差预示肺顺应性差,合并有肺纤维化,则考虑少切肺而保留更多有功能的肺组织。切除肺组织愈多,术后形成胸膜残腔的机会愈大。当发现余肺有病变时,最好不做肺叶切除,而做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有炎症病史,以前已做过肺切除术或做过放疗的病例术后易形成胸膜残腔,做肺切除时要尽可能保守。
肺癌术后胸膜残腔的预防,针对肺癌术后胸膜残腔的预防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