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4.发现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占有的相对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非转移因子23-h1,可作为预测鼻咽癌预后的指标。
3.改进放疗技术。大规模采用面颈联合野配合低熔点铅挡块技术,遮挡重要器官,消除“热点”,使剂量分布均匀,更好地保护了大脑、脑干等重要组织器官。有两项改进的治疗设施,分获美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2.提出系统的分层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了疗效。我们观察358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4.5%,其中ⅰ期92.4%、ⅱ期80.0%、ⅲ期62.3%、ⅳa期40.2%。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成果“为国内同行开展鼻咽癌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提供了范例”。
1.提出了比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抗癌协会(ajc)等分期更为合理的鼻咽癌新分期,被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命名为“鼻咽癌?92分期”,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
三、制定新分期,改进治疗方法,提高生存率
2.首次确立癌前状态,制订筛查方案。通过对10万自然人群为期10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1)eb病毒iga/vca阳性者鼻咽癌检出率为阴性者的40.7倍。(2)iga/vca抗体出现可先于鼻咽癌病理确诊4~46个月。确定了鼻咽癌癌前状态和高危人群的定义。提出了适用于高发区的筛查方案,提高了早期诊断率(ⅰ、ⅱ期由30%提高到79.4%)。该方案已广泛用于广东省中山市和四会等地。
1.建立持续携带eb病毒基因的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株及相应体外细胞株,为国内外所采用。证实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
二、建立携带eb病毒细胞株,通过筛查提高早诊率
鼻咽癌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但多见于南方,珠江西江流域为高发区。30岁人群发病明显上升,50~54岁为最高发年龄;男女比例2∶1;有家族聚集现象;30年来发病率相对稳定。该项研究历时长、地区广、工作量大、内容全面,研究方法包括死亡回顾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南北方对照研究、高癌家系随防和30年发病动态观察等,获得的资料为肿瘤控制奠定了基础。
一、阐明流行病学特征
据who统计,世界上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我们中心经过30年、几代研究人员的努力,先后开展了鼻咽癌的系列研究,主要成果有:
鼻咽癌防治系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