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以毒攻毒法注意事项
以毒攻毒药物的特点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故临床应用以毒攻毒药物防治肿瘤时须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并适可而止,并可继之使用无毒或小毒的药物以扶正祛邪。以毒攻毒法不失为防治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辨证的基础上,以毒攻毒药物辨病治疗,临床多有效验,关键在于要掌握“度”。在具体应用时,要时时顾护患者的正气,并以此为依据而决定以毒攻毒药的用量及使用时间长短,必要时可先扶正培本后攻邪,或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加用以毒攻毒药。
化痰祛湿法简介
肿瘤之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故而对某些肿瘤或肿瘤发展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祛湿为主,处方用药,审因论治,凡有痰湿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湿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结。化痰祛湿法为肿瘤的常用治法之一,根据证之夹杂轻重,又常与理气、清热、软坚、通络、健脾、利水等法相合而用。
常用的化痰祛湿药物有瓜蒌、皂角刺、半夏、山慈姑、象贝母、葶苈子、青礞石、海浮石、前胡、马兜铃、杏仁、苍术、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生苡仁、独活、秦艽、威灵仙、穿山甲、徐长卿、木瓜、菝葜、海风藤、络石藤、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金钱草、萆薜、防己等。
化痰祛湿法临床应用
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以掌叶半夏片剂口服,栓剂和棒剂外用,治疗宫颈癌157例,结果近期治愈61例,显效42例,有效25例,无效56例,总有效率达82.9%。有人从山慈姑中提取得到秋水酰胺,在手术前用治于乳腺癌124例,结果有效率为75.4%,组织切片见癌细胞呈液化坏死。化痰祛湿较少单独用治于肿瘤,常常被兼顾使用,且有较好的效果,如许多临床肿瘤防治报道处方中加有化痰祛湿之品,如扶正抗癌方中之苡仁、白术,平瘤片中之云苓、白术,复方半枝莲汤中之半夏、全瓜蒌、半枝莲等等。
化痰祛湿法虽为肿瘤防治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临床及实验研究有关单用化痰祛湿法治疗肿瘤的报道不多见,实际上,化痰与软坚散结、祛湿与健脾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化痰药有散结的功效,因而,在扶正培本、理气活血、健脾益肾、滋阴清热、软坚散结等法中常寓含化痰祛湿,瓜蒌、半夏、苡仁、猪苓、贝母、防己、山慈姑等常配伍而用之。
化痰祛湿法抗癌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有些化痰祛湿药对肿瘤有直接抑制作用。化痰药瓜蒌对S180及腹水癌均有抑制作用,瓜蒌皮作用较仁为强,其根天花粉对U14、S180、艾氏腹水癌均有抑制作用。
天南星提取物对S180有抑制作用,前胡对艾氏癌亦有抑制作用,牛蒡酚对S180、S37和艾氏腹水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痰药物中杏仁、马兜铃、黄药子、山慈姑、常山、独角莲亦有抗肿瘤作用。祛湿药生薏苡仁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猪苓的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瘤体抑制率一般达51%~77%,瘤重抑制率达30%左右; 猪苓多糖对动物肿瘤虽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可明显提高化疗的抗肿瘤效果,抑瘤率大大提高。汉防己对W256有显著抑制作用,在体外汉防己甲素能影响长期单层培养的人食管上皮细胞株及人食管癌上皮细胞株克隆的细胞分裂。